信息化 频道

走出软件本地化误区:“翻译”不是“本地化”

    在软件测试领域,LoadRunner这个产品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几乎是目前负载测试领域的工业标准。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提起LoadRunner所属厂商——Mercury,知之者却不甚多,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在国内有如此大量用户基础的一个产品直到近日才有了它的第一个中文版本。是这家厂商不重视中国市场吗?经过笔者了解,显然不是这样的,别的暂且不说,仅数字奥运一项工程在IT方面的投资就高达30亿美金,而其中的任何一项IT系统都离不开应用测试,据估计在这笔投资中,应用测试大概要占到2亿9千万美金,Mercury早就对此跃跃欲试了,它能对中国市场置之不理吗?

    目前,许多厂商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都急不可耐地推出所谓的本地化产品或解决方案,并声称自己的本地化工作做得有多么多么的好。而事实上,并不排除有少数厂商在对中国市场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推出“本地化”产品,而这样的“本地化”产品无非就是把界面翻译成中文而已。那么,本地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用户在选型时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估企业产品或解决方案的本地化程度呢?

    Mercury大中国区总经理卢汝文的一句话让笔者对“本地化”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从英文到中文的简单翻译过程,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本地化积累。”的确,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软件本地化就是软件翻译。其实软件本地化和软件翻译有很多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概念不同;第二,范围不同。软件本地化是将一个软件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软件生产活动。

    而软件翻译是将软件中的用户界面、帮助文档和使用手册等的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软件翻译仅仅是软件本地化的一个步骤。尽管软件翻译的专业化程度和准确性对软件本地化的质量起重要作用,但除了翻译,软件本地化还应该包括其他多项内容,例如软件编译、软件测试、桌面出版和项目管理等。所以,软件本地化不只是语言翻译过程,它包括更多的处理范围和内容,软件本地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软件工程。

    另外,笔者认为,一个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本地化产品或解决方案,除了产品本身的本地化以外,还应该有一系列其他的本地化工作要做,例如技术支持团队的本地化、教育培训的本地化、咨询服务的本地化等。而对于解决方案来讲,还应该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特点以及市场状况,对解决方案进行进行本地化修改,例如在韩国由于宽带普及率比较高,一些像视频会议这样的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就不需要过多考虑网络资源的问题,而在中国宽带普及率相对较低,这样的解决方案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尽可能好的应用效果,而这样的变化也应该包含在本地化的工作当中。

    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对于本地化问题,用户在选型时应该评估一下厂商对中国用户和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它在本地化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万万不可仅仅看到一个中文界面的产品,就认为它是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品。(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