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小公司将难存活软件外包被迫整合

    现在软件外包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客户更希望把高端到底层的整体外包项目由一个企业承担。
 
    在巨大的软件外包机遇面前,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基本上处于竞争或竞赛状态——争做“软件之都”,各地 
的软件外包企业之间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和单打独斗的状态。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
 
    11月30日,大连海辉软件、北京天海宏业和深圳科森等3家公司宣布正式合并,共同组建海辉国际集团。新组建的海辉集团将拥有员工1800多人,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及波士顿、亚特兰大、东京、大阪等地拥有子公司或办事处。这一合并是首次突破了地域“界限”的外包企业之间自发的合并。
 
    “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多是单打独斗,而且‘窝里斗’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位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人士对记者说。
 
    现在软件外包企业之间重组整合,标志着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将步入一个重组整合的新阶段。
 
市场酝酿洗牌
 
    “是市场逼迫我们进行合并的。”担任合并后的海辉国际(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的李远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原来,海辉软件主要擅长软件开发,原海辉的客户群同样有两端的需求。对于深圳的科森公司来说,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部分开发任务的需求。而且现在客户更希望把从高到低的整体项目由一个外包企业承担。比如现在咨询公司只发展咨询是不行的,客户需要拿出真正的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服务这是必然的趋势。
 
    外包市场的需要促使这三家在各自领域有优势的外包企业走向联合。“合并后的新海辉,将弥补以前在咨询、策划和测试服务方面的不足,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交付服务’的承诺变成事实。”李远明说。
 
    在合并之前,大连海辉软件与北京天海宏业均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第一批试点企业,客户包括了多家窗体顶端世界500强企业。科森也是国内最大的基于Oracle技术的ERP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提供商之一。这次合并,将使海辉集团进入外包行业前3名。合并后,海辉集团可能谋求在海外上市,英特尔投资、IFC、日本的JAFCO、美国环球等都是海辉的股东。
 
    实际上,促使外包企业整合的还有另一个背景——很多日本发包客户也在整合承接项目的外包企业。
 
    记者不久前获悉,国内原先有60多家软件企业给日本NEC公司做外包,而现在NEC决定整合战线,只把外包单子交给1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
 
    “其他日本客户也都有了指定要求,有了固定的大外包商。”NEC公司一位负责软件外包的人士告诉记者。
 
    据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对软件外包市场调研分析,由于对中国外包企业缺乏足够了解,很多跨国公司的外包都是以试验性的小项目开始的,在取得成功后再扩大规模。
 
    “日本发包公司在重新审视它们的外包策略,如果有太多的外包商,它们的管理就会很乱,管理成本也会上升。所以,它们也在寻找哪种外包开放模式更为有效,整合外包商是必然的。”上面的那位长期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人士说。
显然,项目发包商对承接项目的外包公司的整合,会促使软件外包市场经历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
 
呼唤企业“做大做强”
 
    据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博士介绍,目前从软件外包来看,印度已经占世界外包市场的34%,中国只占到2%,而爱尔兰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家却占了30%。这样分布格局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IT外包企业规模普遍非常小,现在我们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市场,而在欧美市场我们的占有率非常小。
 
    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分析,目前中国的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数据处理和软件编码。这种情况显然与国内企业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缺乏高端人才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在软件外包中,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集中在欧美。而对于希望承接欧美软件外包大单子的企业而言,要求500人的规模成了一道“铁门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