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李劲华:评国内厂商ERP“商业模式”的不足

  国外软件厂商评价国内厂商ERP的“商业模式”积累不足,“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商业模式”,其次是ERP系统是否支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若干个“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首先与商业有关,涵盖了企业从获取资源、组织生产、营销产品、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入方式等几乎一切商业活动。其次,一个商业模式所包含的思想应该能够具体落实和执行,而且在执行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度量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简单点说商业模式就是使得一个企业保持健康状况和赢利的一套方法和体系。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止一个,而且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与时俱进的非常好的实践的有机集成。优秀的企业都有历经时间检验的成功的商业模式,而且具有继续发展和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
    
  形成和创造商业模式的动力有许多,有内在的追求完美、外在的市场需求、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影响等因素。
    
  优秀的信息系统应该容纳和吸收特定领域成功商业模式的思想和体系,成为实现商业模式的可以伸缩和扩展的平台。优秀信息系统的形成往往与优秀商业模式的形成密切关联,开发它的重点工作有两个: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
    
  领域工程对特定领域(类似工业界的行业)进行分析,识别这些应用的共同特征和可变特征,对刻划这些特征的实体和流程进行选择和抽象,形成领域模型,依据领域模型产生出领域中应用共同具有的体系结构或业务流程。如果要研制信息系统,需要以此为基础,识别、开发和组织可复用的软构件。
    
  参与领域工程的人员可以划分为四种角色:领域专家、领域分析员、领域设计员和领域实现员。下面简要介绍前面两类稀有人才。
    
  领域专家:包括该领域中有经验的资深用户、理论研究人员以及从事该领域中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以及项目管理的有经验的工程师等。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关于领域中系统的需求规约和实现的知识,帮助组织规范的、一致的领域字典、选择样本系统作为领域工程的依据,复审领域模型等领域工程产品。领域专家应该熟悉该领域中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硬件限制、未来的用户需求及技术走向等。
    
  领域分析员:应由具有知识工程背景的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员来担任。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控制整个领域分析过程,获取知识、将获取的知识组织到领域模型中;根据现有系统、标准规范等验证领域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维护领域模型。领域分析员应熟悉软件技术和领域分析方法;熟悉进行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所需的技术、语言和工具;应具备特定领域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抽象、关联和类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与他人交互和合作的能力。
    
  开发信息系统的第二项工作是应用工程,它类似于传统的软件开发工程,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软件理论和工程技术,目前的包括软件体系结构、框架与模式、组件与复用技术等,开发出企业级(指的是质量可靠、功能实用、适应性强等特点)平台软件。
    
  从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的角度上看,就容易理解国内厂商ERP软件“商业模式”的不足:
    
  1、中国的企业发展历史不长,民族工业不过百年历史,而且能够长期经营、不断发展的企业寥寥无几;没有了企业就谈不上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流程等的规范整理,也就没有经过时间验证的企业模式。国内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化,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国大陆在21世纪的初叶开始出现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大企业。他们成功的经验基本上还仅限于理论整理,还没有形成能够让他人实践的业务模式。更多的企业还处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或者在残酷市场中挣扎生存的企业成长之启蒙阶段。没有了独特的领域知识,就无从开发具有知识内涵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如ERP、CRM或者SCM等。
    
  2、从国内ERP厂商的来源上看,一个重要来源是财务软件开发商。以前者为例简单分析。他们得益于国内的特殊政策,首先在ERP的某个模块分支中取得了市场和客户,并在财务领域、信息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积累,然后开始涉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其它领域,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研制ERP系统。结果是这些ERP系统最多是把记账的功能延伸到设计、制造、供应、市场、销售、服务等企业经营领域。而且,由于以前的所谓财务软件更像是手工记账的计算机化,没有包含财务与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的能力,就难以把企业资金、信息、物质等资源集成地管理和控制起来。成功的商业模式虽然也有重点,但总是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在集成的关键业务领域极为出色。没有了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自然也就没有业界非常好的实践和商业模式的再现。
    
  3、缺乏软件工程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单单从软件开发技术上讲,国内软件开发人员对独特的尖端软件技术与工具的掌握丝毫不亚于欧美同行,如B/S或多层体系结构、移动计算、面向对象/面向构件/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特别是各类开发语言如C++、Java和C#及其相关IDE(集成开发环境)得掌握。但是,开发企业级软件不仅需要个人的技术(techniques)与技巧(skills),还需要具备企业计算的软件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软件体系结构、企业建模、软件建模、中间件和服务器(如SAP Netwearer)这些抽象能力、甚至计算机语言(如SAP自己的业务开发语言)和数据库管理这些基础软件,当然,还有我们软件开发经典软肋的团队开发和软件过程等软件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整体技术的缺乏妨碍了国内应用软件开发商研制出引领市场和客户的商业软件。软件的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对于一个应用软件公司,也需要积累和研究软件技术,形成自己独有的资产。
    
  整体而言,国内ERP软件给人的感觉比较薄:参数设置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配置、流程定义和模式选择等,实现某个业务的途径相对单一,计算机人员经过不长时间的摸索,就大致可以使用这些软件。简单地看,用户是得不到国内ERP软件的源代码:一个原因就是,系统没有太多的内涵,即经过编码的企业知识和商业模式。相反,笔者接触过几家优异的欧美ERP软件,对源代码越深入研究、就越发有陷入泥潭或迷失在茫茫原始森林的感觉,让人感到深不可测,需要的知识如同圆圈效应:看到的代码越多、需要继续看的代码就越多,似乎没有止境。
    
  可喜的是,国内ERP企业也提出了业务操作平台、业务基础平台等,开始进入业务中间件市场。大的软件企业开始真正地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中心,从企业建模、流程整理、非常好的实践等方面研究和提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知识。国内的世界级企业也开始受到关注,有从事企业研究和软件开发的公司试图把他们的经验整理、提炼并编码到软件系统当中。

    解答专家简介:
    李劲华 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国内外知名的计算机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和学府拥有十五年(其中在国外有六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技术、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负责过电子CAD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国内某大型软件开发环境的主要设计与开发成员,在国内电力装备行业的著名企业从事过CMM的研究与推广,负责过该企业ERP的实施与信息战略规划等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担任了某城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的组长,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获得“首届河南省十大IT青年新锐”等荣誉称号。(e-works)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