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三大困扰掣肘医院信息化

    面对看病难、吃药难等问题,信息系统可以起到减缓矛盾的作用。但是当前,投资效益、技术、标准不统一这几大问题,仍然困扰着医院信息化。
困扰一:长线投资,效益从何体现?
 
    卫生部曾经专门下文规定各医院将前一年收入的1%投入到第二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但是在现实当中,少有医院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北京,安贞医院是信息化走得比较快的医院之一,目前已经建设了两个无线实验区。据安贞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郭幽燕介绍,在安贞医院,如果信息中心需要投资时,打报告给医院说明需求,院务会如果觉得有必要,便会批准投资。安贞医院对于信息化项目投入的方式颇具有普遍性,北京的多数医院对于信息化项目都是采取"随要随给、个案审批"的方式,很少有每年固定投入的情况。郭主任认为,究其原因,"医疗信息化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它不像税务信息化,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见效的,要长时间以后才能看见成效。"
 
    数字医疗系统确实可以给医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生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电脑来完成,病人的所有信息都被放置在网上,医生在医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取用、修改病人的信息。安贞医院为每个病区的主任配备了IBM X41T平板电脑,"以前,主任查房时后面跟着一群小大夫,抱着一厚摞病例,查到哪个翻哪个,现在只要拿一个平板电脑就可以了,通过无线网实时下载病人病例和检查结果。"
 
    尽管对于医生来说,医院信息化可以带来诸多的方便,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是否上医疗系统的关键,决策者更加关心经济效益。而实际上,医院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并不直观,它给医院带来的更多是效率的提高,而非直接的收益。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宁义认为,数字医疗给医院带来的变化可以用3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医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原来,医生每天平均要用约3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医疗文书,写病历、下医嘱、开单子等。应用数字医疗系统以后,医生每天可以节约1小时处理医疗文书的时间。二是病人就诊时间缩短。总后曾经做过抽样调查,在一些大医院,在手工状态下,门诊病人从进入医院到离开医院平均的门诊就诊时间是3小时。而应用数字医疗系统后,病人就医时间缩短,门诊的就诊时间平均从3小时缩短到了2小时。三是病床周转率提高,医院应用信息化系统越多、越久,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就会越短。例如,根据数据,我国的病人平均住院日约为18天,新加坡为9天。意即新加坡的100张床位每9天就可以周转出100个病人来,而我们的100张床位18天才能周转出同样多的病人。
可见,如果衡量医院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只能通过计算工作效率的提高而获得,而这样的效益在一些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医院领导看来,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的。
 
困扰二:技术是否完全过关?
 
    一套无纸化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看起来很美,但是对于很多医院决策者来说,真正上一套系统是需要一些决心和勇气的。
 
    首先,他们会担心无线网络设备对于现有的医疗设备是否有干扰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心血管内科医院里,很多病人带有心脏起搏器。昂科是一家专门为医院架设无线网的系统集成商,据昂科公司孙总介绍,理论上来说,无线设备对于医疗设施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无线设备理论上的发射功率只有一般手机的几十分之一,并且,卫星信道分为13个信道,无线信道所用的信道与医疗设备的信道不是公用的。尽管大家都会从理论上讲述可行性,仍然少有人肯于冒风险尝试。有关部门已经立项,以中日友好医院为试点,专门研究无线网络对医疗设备的影响,包括进行一些医疗测试,对此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不仅仅是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还包括很多其他医疗设备。因为研究包括很多测试,例如人体实验和其他方面的测试,以及和国家医疗设备相关部门的合作,据悉,该课题预计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出具最后结论。在卫生部出具结论之前,很多医院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此外,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设备必须保证不间断地工作,如果是在手术过程中,即便是几分钟的中断也可能会是致命的。
    在保证高可用性的同时,还需保证安全性,尽管医院内外只有一墙之隔,但是,无线信号却要保证墙外不能盗用墙内的信息,在医院内部也要有两套,一是供病人使用的公共网,另外是医疗信息化的专用网。
困扰三:标准难以统一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不断发展,已经从原来的"以收费为中心"转向了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外围逐渐深入核心业务。在此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标准无法统一,"别说各医院了,连各科室都不一样,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那些厂商、开发商也特别的困难,他们到哪家医院都得定制,没有办法开发出一套通用软件。"郭幽燕这样说道。
 
    在国际化标准没有推行开来,而国内也完全没有出一套标准之前,如果各医院在做信息化之时都是各行其是,大家的数据结构、流程和标准都不相同,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如果无法形成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各医院之间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那么医院信息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对此,宁义认为,标准无法统一的主要原因在于采购的随意性。宁义借用国外同行经验说明,香港44所医院用的是同一个软件,由医院管理局统一出钱,政府投资购买;美国的退伍军人管理局共管辖176所医院,也是使用一个系统。而在这方面,国内医院做得远远不够。对此,宁义深有感触:"信息化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困难:前些年,国家对于行业信息化没有提到如此高度,那时的推广难度非常大;现在是有点反过来了,大家都去乱找软件,乱采购,堵都堵不过来。"
 
    解放军总后信息中心的解决方案是集中全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统一进行研发、设计,然后免费下发的。宁义认为,现在国内有些地区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来选取一个系统统一推广,这种做法是有好处的,可以很快地利用行政推力来推进信息化,并且保证结构和标准一致,这样不仅推广了信息化,并且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满足后续需求。
 
    实际上,解放军总后在推广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初期推广的时候,很多医院提出'这个软件不合适我的管理模式,我的管理流程是这样的,要这样改一下'。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宁主任这样说道。当然,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解放军总后毕竟是一个特殊体系,对于其他地方医院来说,问题要难办得多。各医院的信息化都是自筹资金解决,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只能出具一些指导意见或建议,最后的决策权仍然在院方手里。这种情况下,一个地区如何将辖区内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为日后的互联互通打好基础的确是一个难题。(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