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SO遇到ERP 企业管理“一个萝卜两个坑”

  编者按:ISO与ERP,一个是国际标准体系,一个是现代化管理工具,企业应如何应对“一山二虎”的局面?经过ISO体系认证的企业应如何实施ERP?让管理精益求精的企业再次面临难题!ISO与ERP的关系你是怎样看待,不妨发表你的看法。编辑信箱bbmicky@it168.com,或者与编辑实时交流。

  【IT168 专稿】ISO9000系列体系作为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ISO认证的行列。然而,面对国际标准认证,企业应该如何实现信息化?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ERP与ISO体系结合的解决办法,以飨读者。

ISO与ERP 实施方法不谋而合

  ISO有八大管理精神: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说写做一致,权责分明、各尽其责,依实际需要而制定控制文件,以证据证明、按要求落实,预防为主、强调纠正的能力,以PDCA管理循环,持续改善。这些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与ERP的管理理念都是相通的。

  ISO项目提倡领导重视,ERP项目也主张“一把手”工程,ISO与ERP都需要一把手的强力支持。只有一把手的推动,项目实施才能成功。

  说写做一致,强调的是要会议决议形成规章制度,员工操作要按规章制度来。ISO强调这一点,ERP也是如此。业务操作流程要按流程重组活动中确定的流程来走,系统才操作规范也要严格按照先前定义的操作规范来操作,禁止员工耍“小聪明”,任意改变操作方式。无论是流程,又或者是表单、操作说明的改变,即使是细小的改变,都要以文件或制度的形式确认下来,达到说写做一致,这可以防止一些人为的错误。

  权责分明、各尽其责,ERP项目往往像ISO项目中有严格的权限限制,该支作业谁可以做,谁不可以做,该张单据谁可以审核,谁可以修改,在事先都要明确的定义。这样,每个流程、每支作业,甚至每张表单,都有负责人,从而使得权责分明、各尽其责。

  预防为主、强调纠正的能力,在这一点上ISO强调未经确认过的原材料严格禁止使用在产品上,ERP也有类似的控制,任何新原材料的使用,都要经过相关人员的确认才能在ERP系统中畅行无阻;ISO还强调,类似的质量问题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下次再次发生,在ERP系统中,可以通过流程、作业、表单的控制,做到这一点。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