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苏州海关:以反作用力为导向的创新信息化建设

    在一种新的背景下,人会产生新的理念,从而以某种行为以自身适应大时代背景的需要。当全球都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的大型企业都用信息化提高自己的管理,在反动力的促使下,对企业实行监管的部门也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之下,苏州海关按照"管理理念创新化、监管手段信息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思路,以创新为动力,探索海关管理模式,以实际行为来达到与时代步伐的吻合。2005年,苏州海关推出的全国优异家联网监管区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了货物快速进出关流程,实现了以速度来办事,解决了企业进出关难的瓶颈问题。目前,该平台已经有近60家企业纳入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苏州地区50%的加工贸易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电子联网监管。


网络平台上的"放羊圈养"


    90年代末,苏州地区GDP的主要拉动力量是以外贸加工业为主。那时,政府对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圈养管理,将加工贸易的企业都圈在一定区域里。圈,是有边框的,因而政府各方面投入都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边框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也使得苏州海关货物流通的程序、货物吞吐量及货物通关速度的必须发生改变,说到本质就是通关管理模式的根本改变。

    2001年,苏州海关提出在吴江设立"联网监管区"的构想,用"电子信息围网"搭建一个区域性管理平台,目的是为了实现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区域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的整合,激发两项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前来投资,并为之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实践过程中,"围"取代"圈",并逐渐得到深化: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进出口。把一个区域里上下游的企业连起来,用信息围网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就产生了整个苏州海关联网监管区信息平台。用一个生动的比喻: 以前的加工贸易管理好比大草原散养放羊,全国各处遍地开花,但是随着发展,这种散养管理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牧羊人用信息作圈却没有边框的限制,又能将羊管理起来,这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围网。

    苏州海关关长柏华冰说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强调把吴江联网监管区看作是苏州海关、南京海关乃至全国海关系统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试验田',目的是为有朝一日走出'区'域,突破'区'界,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集群效能投石问路。"由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到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仅仅是迈出的一小步。

    2002年11月和2003年9月,吴江联网监管区实施方案和平台设计方案获海关总署批复,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03年11月23日,吴江海关通过平台向华映视讯核发第一本电子账册,标志着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2005年1月17日,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成功通过总署联合验收组阶段性验收,并被肯定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2005年3月,苏州海关将吴江联网监管平台试点的成果扩大到苏州海关辖区,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成形。辖区36家企业与海关签订联网监管备忘录,24家已经成为平台用户。

    90年代末,苏州地区GDP的主要拉动力量是以外贸加工业为主。那时,政府对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圈养管理,将加工贸易的企业都圈在一定区域里。圈,是有边框的,因而政府各方面投入都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边框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也使得苏州海关货物流通的程序、货物吞吐量及货物通关速度的必须发生改变,说到本质就是通关管理模式的根本改变。

    90年代末,苏州地区GDP的主要拉动力量是以外贸加工业为主。那时,政府对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圈养管理,将加工贸易的企业都圈在一定区域里。圈,是有边框的,因而政府各方面投入都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边框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也使得苏州海关货物流通的程序、货物吞吐量及货物通关速度的必须发生改变,说到本质就是通关管理模式的根本改变。

    2001年,苏州海关提出在吴江设立"联网监管区"的构想,用"电子信息围网"搭建一个区域性管理平台,目的是为了实现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区域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的整合,激发两项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前来投资,并为之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实践过程中,"围"取代"圈",并逐渐得到深化: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进出口。把一个区域里上下游的企业连起来,用信息围网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就产生了整个苏州海关联网监管区信息平台。用一个生动的比喻: 以前的加工贸易管理好比大草原散养放羊,全国各处遍地开花,但是随着发展,这种散养管理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牧羊人用信息作圈却没有边框的限制,又能将羊管理起来,这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围网。

    苏州海关关长柏华冰说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强调把吴江联网监管区看作是苏州海关、南京海关乃至全国海关系统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试验田',目的是为有朝一日走出'区'域,突破'区'界,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集群效能投石问路。"由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到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仅仅是迈出的一小步。

    2002年11月和2003年9月,吴江联网监管区实施方案和平台设计方案获海关总署批复,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03年11月23日,吴江海关通过平台向华映视讯核发第一本电子账册,标志着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2005年1月17日,吴江联网监管区平台成功通过总署联合验收组阶段性验收,并被肯定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2005年3月,苏州海关将吴江联网监管平台试点的成果扩大到苏州海关辖区,苏州海关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成形。辖区36家企业与海关签订联网监管备忘录,24家已经成为平台用户。


用同一种语言说话


    柏关长说:"苏州海关的联网监管平台有三大创举:一是大胆地把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通过联网监管平台转化成海关的监管系统。这实际上是海关以企业为先导,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上面,以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来转化成海关的监管数据,用他的数据把它变成我们的监管数据。二是联网监管平台不仅仅是完成了对企业的连环管理,还拓展到通关领域,甚至整个区域,也就是物流跟企业之间数据在快捷的、流畅地运转。三是把企业的管理数据和海关通关管理数据实现对接,也可以说是无缝对接,而且数据本身在传递过程当中是安全的。"

    2005年一天的清晨,刚到办公室的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关务主管姚旭飞就得知,上午9点30分将抵达上海国际机场的一批液晶面板型号有变。姚旭飞通过吴江海关联网监管区信息管理平台发送了E账册变更申请,5分钟后吴江海关联网监管区业务科科员郝思欢收到了电子申请并完成了E账册变更审批,电子数据随即上传全国联网的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9点30分,这批货物抵港并顺利转关至吴江海关直通式监管点,下午4点30分已进入企业生产线。"货物从机场落地到投入生产一共只花了7小时,这主要得益于海关联网监管区信息管理平台的运用",姚小姐感慨地说,"不仅是速度快了,而且限制少了,手续减了,成本降了。
在对苏州海关实行咨询,并对企业和海关进行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后,神州数码推出了联网监管区信息管理平台。在信息管理平台上用料号作为商品管理的基本单元,这与企业内部管理原则相一致,从而用"同一种语言"完成了关企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平台将重心直指当前加工贸易管理中的企业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补税内销、价格确定、手册核销等最难、最重要的问题,对多项加工贸易难点问题方面进行了业务改革创新,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科学管理。

    苏州海关柏关长对"同一种语言"的解释是,报关或备案时关务人员不用每次把成百上千的料号人为地归并成若干品名,只需依照事先确定的归并关系,从企业内部 ERP系统采集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归并,生成报关单,从而在大大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人工录入导致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错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目前苏州海关已经完成了加工贸易商品补税审价、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信息管理三个子系统二期开发。这一平台与企业联网后,海关可以在网上快速地受理、审批加工贸易企业备案和核销的申请,不仅手续简化了,而且人力、物力资源也得到了节约。海关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企业的进出口动态信息,掌握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有效化解了各类监管风险。

    通过联网监管,海关的监管工作实现了"前推后移",而不是局限在通关点上。一方面,通过联网,海关可以实时了解物流企业仓储货物的进出,另一方面,货物进出中心还可以分批进行、事后报关。通过海关与入驻中心企业的数据交换,不仅可以实现有效监管、实时监管,而且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提高通关速度。


"网上申报,工厂径放"

    "把箱号对准镜头",苏州海关通关处的监管现场里,监管人员正通过话筒下达指令,抽查名硕电脑 (苏州)有限公司新到的一批货。监控室的数十个屏幕清楚地映出仓库的各个角落和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货箱放在专门的平台上,拉近镜头,箱子上贴着的打印单证和手写的箱号清晰可见,可与电子单证进行对比。"打开箱子,看一下数量",电子元件上的集成电路在屏幕上纤毫毕现。

    企业的仓库 24小时开灯,海关的监控室24小时运转,所有的操作都实时录像。两地相距不过15分钟车程,有异常情况,海关关员也能及时赶到。这种监管方式就是苏州海关的新型通关监管模式--"网上申报、工厂径放"。 (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