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来自软交会的声音

编者按:2006年,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在中国市场启动。2007年,我们期待SaaS能够在中国蓬勃发展。

  人们的工作生活因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完善而改变,同时对软件的要求也渐渐提高:我们希望软件是生存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不管在家里、办公室、咖啡厅、飞机场,它都要能够随时接入。

  此时,SaaS出现了,这种模式最早诞生在美国,现正在全球迅速普及。通过宽带互联网接入,把软件当做一种服务发布在互联网上,用户只需按需付费。这对于传统的软件销售和安装无疑是一种变革。

  然而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把那些软件服务商称为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而SaaS就被看作是ASP在.com时代的一种派生。SaaS服务商与ASP都面向企业级用户,但ASP针对的是传统应用,即用户在购买传统应用“许可证”后,将运行维护交由第三方负责。而SaaS用户的软硬件的配置、实施、运行、维护则全部由SaaS服务商提供。在服务上,ASP采用的是“一对一”,SaaS则注重“一对多”的规模效应。

国内市场渐热

  今年4月,微软与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开创性地在全球首次采取按需付费”的形式。

  5月底,神州数码与日本Softbank BB株式会社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北京神州数码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CBB)。新公司的定位正是以SaaS服务为核心,为中小企业打造中国知名个在线软件服务运营平台。

  6月,IBM公司与雷曼兄弟注资金蝶,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IBM将提供技术支持,以推动金蝶在“ERP+互联网”业务上的发展更能体现SaaS的理念。

  可见,SaaS在中国市场经历了2006年的启动期后,在2007年的春天才真的生根发芽了,但依然比国外晚了4年多。1999年成立、2004年就成功上市的美国Salesforce公司目前给近3万家公司客户提供CRM(客户管理系统)在线服务,并拥有50万个付费用户,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而2004年的中国,SaaS市场还在安静的孕育着。

  2004年成立的XToolsCRM算是中国最早进入SaaS市场的几家软件商之一,“在公司成立5个月后,才有了第一个客户。”营销总监谢亿民这样回忆。

  当记者就“为何中国SaaS市场在2007年才逐渐走向成熟”的问题采访谢亿民和DCBB总经理马光时,两位的观点基本相同:软件发展水平和网络应用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了国内SaaS市场。这两年,国内不仅宽带互联网迅速普及,而且软件技术也在逐步提高,在能够保证用户在租用软件后能够流畅的进行安全、有效的办公后,市场才逐渐成形。同时,计算机应用普及程度也是影响我国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SaaS毕竟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并带着势不可当的劲儿在蓬勃发展,XToolsCRM三年来积累了近2000的客户量就是证明。而这对于受尽盗版软件之苦的中国软件提供商尤其是企业软件商,无疑也是雪中送炭。

锁定中小企业

  Salesforce在成立之初把目标用户定位成20~200人的中小企业,但随着网络服务逐年变得实用并可靠,Salesforce的客户中不再仅包括中小企业用户,还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的身影,包括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思科、戴尔、诺基亚、时代华纳等,甚至还有AMD和Intel这样的竞争对手。有专家分析,正是由于Salesforce的成功,为国内本土企业指出了方向,培育了市场,并且提升了中国企业对在线软件的接受度。

  看看国内本土SaaS们的市场定位,均毫无意外的把用户指向了中小企业。谢亿民指出了SaaS在中国仍然走“中小企业路线”的原因:“虽然价格便宜是主要优势,但SaaS还有三方面的优势在吸引着用户:首先,SaaS使交易过程全部透明,包括产品和价格:中小企业最担心的就是花了钱,买回来的东西却不符合使用需求,而且传统软件,例如CRM的报价就很虚高,厂商与用户要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才能达成一致,费时费力;其次交易过程相对简单、交易成本也相对低很多;最后就是使用门槛与风险的降低。使用传统CRM软件,除去前期对一系列产品对比的精力不算,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也无能为力,只能是当已经投入的成本打了水漂。而且,中小企业都希望花了钱实施管理软件后,能够马上见到回报,虽然信息化的反应没这么快,但是SaaS这种‘按需购买、即买即用’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小企业的顾虑。”

  “而中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也为SaaS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马光这样补充。

  的确,想象一下,如果不用购买任何软件和硬件,省去了安装、维护、升级等一系列人力物力,只需要在线租用需要的软件,按时间或使用量支付相对低廉的费用,就享受“一条龙”的软件服务,这不正是“既缺钱又缺人”的中小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吗?

国际软件巨头对SaaS的回应

  对于Salesforce的快速成长,老牌软件大鳄早已坐不住了。去年6月,微软就和苏州软件园宣布启动中国知名个SaaS软件孵化器。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服务,从而降低入孵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SaaS软件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与Salesforce借AppExchange管理软件在线开发平台的上线,成功转型为平台商前后脚做出向SaaS平台集成商进军的决定,显然微软是感受到了来自Salesforce的挑战。在微软领导的个人PC时代里,软件是商品而不是服务。

  比尔·盖茨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SaaS是我们所认为的软件革命,对整个软件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来说,这都将是一次重大的变革。”随后,微软便把Salesforce列在了Google、Yahoo、苹果之后,成为第4个竞争对手。

  6月5日,Salesforce进一步扩大版图,与Google宣布正式合作,使通过Google Adword来到你的网站的用户能够直接把资料输入后转成Salesforce里的客户资料。前者由服务提供商成功地发展为平台运营商,后者正在积极地从网络公司向定制软件提供商转变。二者的合作给予了SaaS业界无限遐想。

谁将成为主导

  由此可见,“平台”对于SaaS这个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的模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虽然XToolsCRM在国内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反应,用户也在一天天的增长,但XToolsCRM还是采用大包大揽的模式来经营:从产品研发、渠道拓展到服务的提供,基本上都由自己做。虽然一些国内SaaS的先驱也意识到了中国SaaS产业链上一些环节的缺失,但由于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发展时间也较短,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化分工。

  然而今年5月神码在线(DCBB)的成立打破了这个尴尬。随着6月底在线平台SaaSBB.com的上线,DCBB将以中国知名家“平台式”的软件运营商的身份进入SaaS市场。“作为传统系统集成服务商,神州数码2年前开始想要进入SaaS市场,但一直在考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经过了1年半的调研和筛选,我们最终选择了软件运营商的方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DCBB总经理马光这样说。

  可以说,平台的出现给了用户更大的选择空间。在SaaS模式下,平台将产业链中其他三个重要角色——产品提供商、服务运营商、服务实施商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而服务运营商又像是个“粘合剂”,有机的整合了这条价值链,推动了软件向服务的转型。

  神州数码与用友、金蝶等传统企业管理软件厂商有着相同的优势,既有品牌又有客户资源,既有深厚的技术优势也有一定服务能力。然而神州数码显然比其他厂商对SaaS市场的反应更快一些,这与其本身是系统集成商而非软件开发商有很大关系,传统软件商要在传统的“许可式售卖”与“软件租用”两种方式之间寻找平衡点,这需要点时间。

  但是DCBB跟Salesforce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自己的SaaS产品,如何利用优秀产品来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这应该是马光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到有实力做运营和服务厂商的,我们还不能小觑了传统电信运营商们的实力。在中国电信有“商务领航”、中国网通有“宽带新动力”中,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租用型的月租CRM、邮件系统、OA系统等服务。稳定的在线体验,便利的支付手段,也使得就目前来看,电信运营商们在SaaS领域有着无限的潜力。

  Salesforce的CEO Marc Benioff喜欢用“颠覆”、“软件终结者”来形容SaaS的意义。但对于SaaS是否真的能够颠覆,或者替代传统软件模式,谁也不能妄下定论。在讲求多元化竞争发展的今天,记者也只是希望SaaS能成为软件销售的另一种方式,或者成为传统软件销售的有效补充,互相竞争、互为制约,共同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关于SaaS的5个术语

  1.多重租赁(Multi-tenancy)

  多个公司将其数据和业务流程托管存放在SaaS服务商的同一服务器组上,统一由SaaS服务商负责运行和维护。也就是说,SaaS服务商将一套在线软件同时出租给多个公司,每个公司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使用自己的流程。

  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服务商将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分摊给多个用户,成本降低了很多,同时用户也无需操心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升级。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用户统一使用同一套软件产品,因此对于每个用户来说个性化程度不强,大型定制和开发无法在SaaS中实现;所有用户不得不使用同一个版本,不得不跟随服务商同时升级。

  2.跨界混搭(Mash-up)

  这个词起源于流行音乐:编曲者把两张唱片混编后重新制作出一首新歌。用在SaaS上,是指用多个不同的在线应用软件服务,搭建成一种新型的整合服务。用户通常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使用整合好的应用软件组合。

  但当整合好的应用软件组合中的核心服务出现问题时,将会影响到整个应用组合的使用状况。

  3.集成器(Connector)

  这是一种软件程序,可以让用户从一个传统软件中读取数据导入到SaaS应用服务中,同样也可以将数据送回到传统软件中。这种数据传送通常用于实时或批量的数据传送,企业完成初始数据的导入或导出,然后根据需要定期更新这些数据。在SaaS服务与传统软件服务之间的整合中起到了作用。

  4. 解决方案扩展(Solution extension)

  这能够让用户在已存在的SaaS服务架构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额外的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SaaS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问题。

  5. 参数应用(Parametric applications)

  在传统软件模式下,如果要改变软件的功能,只能重写代码。但在SaaS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新的参数变量,或者制定一些数据关联规则来开启一种新的应用。这种新式服务模式也被称为“参数应用”、“宏”或“自定制对象”。用户自己定制新的应用,不需要懂软件编程。参数应用也是SaaS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法之一。

来自中国信息化电子杂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