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印半导体新政暗中较劲


    实名制风暴正席卷全球。然而,隐私权之争、监管难题、真实身份确认等都在阻挠着实名制的真正实施。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手机实名、博客实名、网吧实名、网络游戏实名等无不引发激烈争论, 但截至目前,实名制所取得的进展仍非常有限。
 
    不要再侥幸地认为,置身网络虚拟世界,你将获得完全的自由。因为,“实名制”紧箍咒正向你步步逼近。将来,无论你是游荡在有线互联网,还是徜徉在无线互联网世界,你都难以遁形。
 
    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却正成为现实。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手机实名、博客实名、网吧实名、网络游戏实名等无不引发激烈争论,但截至目前,实名制所取得的进展仍非常有限。
 
    而正当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都因实名制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欧洲一些国家却已经在着手实名制立法。2月24日,欧洲一些国家提出修改法律草案,将使用虚假信息开设电子邮件账户或建立网站列为违法行为。
 
“实名制”势在必行?
 
    根据欧盟日前发布的一项指令,欧洲各国政府正准备起草新的法规,要求企业保存用户使用互联网和电话的详细数据。
 
    德国和荷兰政府已率先提起议案,制订一项新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虚假或错误资料属于违法行为,并要求电话公司保存详细的客户使用记录。德国司法部在提案中将禁止使用虚假信息注册邮件账户,并把以前人们习以为常的使用假名注册账户列为违法行为。在荷兰,政府的新法律草案甚至要求电话公司保存手机主叫方在整个通话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去年初,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表示,为整治手机犯罪及不良短信问题,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手机实名制,中国由此将成为继韩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又一个选择手机实名制的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数量庞大的欺诈短信和日益猖獗的垃圾信息也是实施手机实名制的重要原因。
 
    随后,由于网络游戏盗号、封号纷争,博客侵权、辱骂等案件不断发生,实名制再次成为焦点。去年10月,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称,正在推进博客实名;今年1月29日,国内第一家全实名制博客网站博客联合社区(简称博联社)正式上线。
 
    近日又有报道称,2月15日韩国信息通信部通过“2007年独立业务计划”时表示,从今年7月起,引入网络实名制,韩国的门户网站将不再允许匿名留言。其主要的出发点在于净化网络文化。
 
    对于我国网络实名,有不少网友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网络实名挤压了自由言论的空间。杨君佐则表示,“网络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胡说八道,以前的一些不良现象应该有所约束和收敛了。”
 
    欧洲国家与亚洲国家实施“实名制”的初衷和目的有所不同。分析家表示,欧洲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执法者在调查犯罪案件和恐怖袭击时,更容易获取信息。
 
隐私权之争
 
    欧洲人一向很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他们反对各种保存个人信息的措施,无论这种行为是出于商业用途还是政府监测的目的。“一直以来,欧洲人都在为自己的自由而奋斗,他们不可能接受这种强加给他们的法规。”伦敦一家咨询公司Sophos的高级技术咨询师Graham Cluley说道。
 
    荷兰数据保护局表示,要求电话公司记录所有手机所处位置数据的提案,意味着“对大量的连线市民的监视”。该机构认为,此次提出的草案无视欧洲人权保护公约中对隐私权的保护条款。同样,德国技术贸易协会Bitkom也表示,草案违背了德国宪法。
 
    在我国,很多网民对网络实名制也持拒绝态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网络实名制,反对的声音占到了绝大多数。在这项有1843人参加的调查中,83.7%的网民明确表示反对网络实名,仅有15.6%的人表示赞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评价网络实名时说:“这简直是开历史倒车。”同时也有评论家担心,实名制让互联网上说“真话”的人减少。
 
    对于这些担心,专家指出,实名制是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出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实行实名制,就一定会出台相关的法规,来保护用户权益。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用户申请使用电信服务,须向运营商提供“两证”:一是身份证,二是“社会保障卡”或者驾驶执照,目的就是为防止不法公民利用拾获或偷盗获得的身份证申请业务,以降低身份证盗用的风险。
 
    但据Google在巴黎的欧洲隐私权律师Peter Fleischer透露,欧洲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一般会保留客户信息3个月左右,目的多种多样,其中警方或司法机构的合法使用命令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这些用户信息常会泄露或丢失。也有网友认为,银行欺诈案件时有发生,让实名制的公信力不断降低,而从现有技术的角度考虑,数据丢失导致隐私泄露似乎也不可避免。
 
    今年42岁的Look Christian在柏林的一家网吧工作,他表示, “没有人会反对向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但是要把这种限制性的监管措施强加给普通民众和互联网公司——而且是在没有适当的隐私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恐怕有些过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