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谈了IT公司在管理过程中,盲目追求国际标准化带来的惨痛教训,谨供大家参考。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来稿来电,与本文编辑(MSN:bunnybunny505#hotmail.com TEL:021-33680077*265)及更多的朋友分享您的经验。
【IT168 专稿】笔者所在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利润颇丰,产品相对较多,文档也是五花八门,代码风格有80%还算相同。公司的技术管理者被不同的风格和标准规范所困,一直想做好编程规范、文档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公司以所在城市的最高工资引进一位高级人才张某,月薪相当于北京的1.8万。张某是个研究生,在国内非常知名的软件公司和国际知名的银行工作过,跟老总及几个技术管理者都非常熟。作为空降兵,他直接成为公司新签的近3000万元项目的领导者。公司希望以此项目为基点,开始标准化的管理。
张某来后,公司给予了最高的支持,基本上按他的提议和理念进行,让他管理整个团队。包括程序的界面风格、各种标准的制定、开发人员的招聘、相关人员的配合、数据库的修改、需求文档的规范、测试人员的流程等等,几乎所有的标准,都按他之前所在大公司的标准进行。
措施一:建立严格的需求文档格式制度。张某提出了一套需求文档编写规范,宣称公司主管技术的最高领导也决定采用这种模式,来重新编写所有的需求文档。他要求系统分析员按他所提格式重新编写需求说明书,于是系统分析员连日赶工,将所有的需求文档写出来,又按照后面提的要求将所有的文档独立成无数的小文档。
结果:新格式强调的是和系统的交互操作,非常类似于操作手册,每个界面都按增删改查的模式编写,搞得系统分析员竟不知道含有业务逻辑的文档该往哪里放,要重点强调的也只能用红字标明。
旧需求说明书中,原本非常简单的两三文字硬是扩展成了两页,公司领导后期也发现不对劲,将部分公用的提取出去,整理成一页。公司里,在IT界中享有颇高荣誉的系统分析员成了文档整理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