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下一代制造的挑战

编者按:“为了国家的网络安全,请来注册.cn域名吧!”真话?假话?

  假如台湾海域脆弱的海底光缆此时再次断裂,无论这次是因为地震,还是被渔船走锚刮断,总之它是断了,中国的网络用户是否又将面临一场灾难?

  回想起2006年12月26日晚到27日凌晨的那次“网难”,在这一天台湾南部海域发生7.2级强烈地震,至少6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断裂,中国的MSN上不了、病毒库更新不了、国际网站登不了、公司的国际域名被非正常删除……人们不禁感叹:好脆弱的海底光缆。域名解析问题也被提了出来,舆论大多认为是由于域名解析的中断造成网络不畅。

  地震没多久,一份刚签署的协议也被揪了出来。2006年12月14日,中国网通集团与美国威瑞信(VeriSign)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在我国开通“J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有人把光缆断裂事件与这纸协议联系在一起,称“威瑞信监控中国”,并指责“根域名镜像服务器暗藏杀机”。从进入到公众视野的那一刻起,域名解析就被贴上了“国家网络安全”的标签。

  最近,有网络域名注册商打出了“为了国家的网络安全,请来注册.cn域名”的牌子。域名问题也是日益说不清,辨不明。域名问题真的牵涉到国家的安全问题么?注册.cn域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光缆断裂的另一种解释

  既然谈到域名解析,那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个词的意思。简单一点说,我们在访问一个网站的时候,输入的是域名(如www.sina.com.cn或者中文域名等),但计算机只能识别由数字组成的IP地址,所以就需要访问DNS即域名服务器,来把域名转换称IP地址,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域名解析。

  从理论上来看,域名只是起到网络固定IP地址的索引功能,只要网络物理链接还在,IP地址不被隔断,通过IP地址同样可以互联网访问。

  再谈台湾海域的光缆断裂事件。台湾海域的光缆只是众多通讯管道的一条,除了它,还有卫星通讯、陆上线路以及其他的海底电缆与世界互联。其实,地震只是导致了中国与国际互联网间的几条重要通讯线路被割断,中国与整个世界的通讯并未完全隔断,带来的结果只是信息传递出现严重拥堵。访问不畅、 MSN无法访问、病毒库无法更新等都可以归结为这个原因,至于某些公司的国际域名被非正常删除现象可能另有原因。

  “完全可以进行域名解析,只不过是绕了个远道。”某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这次台湾海域的断缆事件,“域名只是起到便于记忆的作用,毕竟谁也记不住IP地址那么多的数字。”他认为,把网络不畅的原因归结为域名解析中断有些牵强,甚至是站不住脚的。

  大度博策(北京)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天宇认为,对国际网站的访问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进行域名解析,第二是访问境外的服务器获取数据。如果第一步被掐断了,肯定不能访问国际网络。第一步通过了,还要看第二步,如果登录不了服务器,当然不能获取病毒库更新之类的服务,毕竟很多国际公司的服务器被放置在国外而不是国内。

  既然域名解析并不是造成网络不畅的原因,那它真的如一些报道中所说“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到底怎样才算是危及国家信息安全?

域名风险是一个历史问题

  实际上,在域名问题上是存在风险的,一定程度上事关国家安全。

  2004年4月,由于主根域名服务器中“.ly”域名瘫痪,利比亚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2002年,美国与伊拉克交恶,山姆大叔掐断对伊拉克国家优异域名“.iq”的解析,伊拉克同样在互联网世界中被“抹掉”。

  一个国家的优异域名可能会被屏蔽,导致外界无法通过网络对它进行访问,这就是域名带来的风险。这个风险很大程度上要归根于一个历史问题——互联网的先天脆弱之处,就在于它是美国人的发明。

  1968年,因军事需要应运而生的ARPANET网络(也称“阿帕网”)在美国出现,它成为日后互联网络的主干网。1998年10月,美国政府把互联网的管理权授予了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

  依据ICANN规定,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处于最顶端的是13台域名根服务器,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另外12个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此外英国、瑞典和日本各有1个。目前,这13台根服务器全部由ICANN进行管理。尽管ICANN的董事会成员来自法国、德国、日本、英国、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在事务处理上具有决定权,但它在做关于域名管理权的任何决定时,又必须报美国商务部批准。

  尽管世界各国都普遍要求美国放弃控制权,让ICANN真正独立,但是2005年7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商务部将无限期保留对13台域名根服务器的监控权。

  “美国硬是不交出管理权限,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抢得过来。”中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专家钱华林说道。

  “无论你的网络身份是com、net或者cn,一样都要受根服务器的控制,都会有被屏蔽的危险。”北京蓝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张羽这样告诉记者,“但就算是被屏蔽,国内用户之间的网络还是畅通的,只是无法通过网络与其他国家联系,外界也无法访问国内。”

  这种风险早在互联网技术诞生时就伴随而至,形象一些说,手握棋子的那一刻,你和对手早已处在极不对称的位置上。问题就在于域名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风险被刻意或者无限的夸大,背后的利益驱动被掩盖,以至于域名问题到了公众眼里,已经被人涂上了某些色彩,成为了一盘被“误读”的棋局。

为了国家的网络安全?

  最近,某域名注册商打出了这样的旗号“为了国家网络安全 ,请注册CN域名吧”,并指称国内用户“过度”依赖国外域名,会危及国家网络安全,理由之一就是注册国际域名就会被“监控”,结果将导致信息泄露。

  J根域名镜像服务器开通的时候,也流传类似的说法,即威瑞信公司可以通过分析根镜像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掌控中国网民的访问习惯和访问信息以及网站的解析信息。

  真的是“引狼入室”么?

  “事实上,监控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中国也能分析美国网站的访问情况,而且外界对.cn网站的访问,我们同样可以监控。”程天宇这样分析道。

  有业内专家分析说,域名与监控无关,关键在于对方可以通过IP地址锁定服务器的位置,下载服务器上的信息,而这种技术我国同样也可以掌握。

  记者联系了国内较大的某域名注册商,询问注册.com域名是否危及国家安全,负责人以问题比较“敏感”、“不方便说话”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他也透露说,是否危及国家网络安全“可能没有所说的那么悬乎”。

  需要指出的是,注册.cn域名还是有相当大的好处。

  “大多数情况下,.cn域名主要通过国内的服务器解析,所以在访问.cn域名的网站时更为快捷,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也要高一些。”张羽这样解释。

  也有专家认为,注册.cn域名关键是在于能够形成域名领域的中国品牌效应,使得.cn域名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性域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中文.cn域名成为政府网站的唯一中文网络标识,对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提速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管理与监控。

  域名争夺的棋局,本质上说是一场国家实力的对弈。我们只看到了域名的政治色彩,实际上这不是关键,域名背后的经济利益、国家实力才是起决定意义的因素。

  程天宇这样对记者说:“只有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一定水平,让世界对中国产生巨大的访问需求,利益与实力取得平衡之后,才有可能谈建立新的域名管理机构,并改变目前域名领域的这种格局。”

来自中国信息化电子杂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