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网上银行想说爱你不容易

编者按:针对电子银行网上资金转移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网上银行的信心。

  3月21日中午,上海一家美资软件公司的总经理蔡中像往常一样上网查看自己银证通账户里的情况,却震惊地发现自己放在银行里的16万余元存款,莫名其妙地没了。无疑,他“幸运”的成为了众多网银用户中较为不幸的一位。因为他存在建设银行的16万余元存款,被人通过建设银行的网上银行盗走了。但和其他被盗的网银用户相比,蔡中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事发一个月后,公安部门宣告该案已经告破,部分款项被追回。虽然案子破了,但频频发生的网上银行失窃案件却让人们对网上银行顾虑重重。

  据悉,从2003年10月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银行的各种收费项目新增的已经有30来项,这也使得不少人开始使用网上银行或者是电话银行。200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网银注册用户达到90多万户,个人网银注册用户达到3500多万户,网上交易总额为40多万亿元。

  网上银行以其方便高效的优势日益得到认可。据业内人士估算,一笔柜面业务的成本是3.06元,而网上银行则可将其降为0.49元。而对储户来说,使用网上银行可以免去排队之苦,然而屡屡发生的网上银行失窃案件使公众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质疑不断。

拿什么“网”住用户心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高速变革、不断发展中,传统创新日新月异,银行金融电子化水平迅速提高,为电子银行等一系列新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使广大金融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安全的服务。然而随着电子银行服务不断普及,针对电子银行网上资金转移的新型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使用网上银行的信心。

  据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05年调查时就发现,超过50%的人不打算使用或者不敢用网上银行,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

  2006年12月14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联合金融时报社共同发布了《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61%的非网银用户由于怀疑网银安全性而不使用网上银行,网银的安全性仍旧是制约网上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

  北京市朝阳区某科贸公司的高先生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在网上进行资金转账。他表示,虽然他熟悉网上转账的过程,但使用起来也仅仅限于对公业务。而他自己的存款、缴费等业务都是去银行排队,从不用网上银行来办理。因为他不相信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不敢拿自己的血汗钱去赌这种安全性。

  现实中持有高先生这种想法的人占较大的比例。众所周知,近年来,网上各类病毒木马事件日益猖獗,尤其是针对网上银行的各类网络欺诈、网络盗窃活动日益频繁,这使得人们对网上银行更加望而却步。

  国家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许剑卓处长表示,随着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便捷、高效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将网上银行作为新的作案目标,变换各种手段危害广大网上银行用户的资金安全。这些网上银行案件涉案金额高、波及面广、作案渠道和方式愈发复杂。网上犯罪具有短时间、没有明确的作案现场、涉案普遍跨地域跨银行、取证难度大等特点,而且犯罪分子在网络中通常使用虚假信息,用户对保留作案现场没有经验,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资金追回的难度。

${PageNumber}

化被动为主动

  网上银行案件的新特点以及案件查处的困难已经成为了网上银行发展的瓶颈,制约着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国内网上银行被盗事件时有发生,涉及多家银行。这种问题仅凭一家银行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而网上银行案件又具有发散效应,一个个案可能危及全行业。那么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呢?

  为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网银使用环境,针对近来网银案件类型不断翻新、案件破获难度较大等特点,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联手16家商业银行于4月26日在北京联合启动了“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试图通过建立该联动机制来遏止针对网上银行的犯罪。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李晓峰介绍,联动机制包括建立网上银行黑名单机制。有欺诈记录的不法分子、可疑的网站IP地址将被列入黑名单在银行间共享;建立网上银行案件资料库,对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整理并在银行间共享,帮助银行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

  与之配套的还有,建立银行间的不安全事件联动协查机制,通过建立银行间的联系人网络,第一时间协调各商业银行进行联动调查,减少用户损失,提高网银案件的追查效率。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除了在各商业银行间共享联动机制的相关信息外,还将上报给相关主管部门,促进信用记录、案件记录等信息系统的共享,推动全社会建立安全、可信、良好的网银使用环境。

  除此之外,各家银行还将建立网银风险预防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安全技术发展动态,定期组织召开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研讨会,就系统加固、业务流程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引入国际最新的反欺诈技术手段,加强防患。

不要只是“看上去很美”

  其实,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放弃使用网上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CFCA和各商业银行共同倡议建立的“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多少能让人们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有些许的安慰。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网上银行用户数量为7494.5万户。如何保障这7000多万网上银行用户使用网银的安全性呢?希望“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的建立,不要只是看上去很美。

  网上银行资金被盗,表面上看仅仅是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然而更多的透露出各行业间相关信息不能共享所存在的问题。

  “面对网络犯罪中案件不断翻新、作案时间不定、作案地域跨度大、案件破获难度大的情况,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密切配合起来,共同抵御、防范以及惩治。”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李晓枫副司长说道。

  据悉,此次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的联动,一是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动,二是银行和公安等相关安全机构的联动。

  国家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许剑卓处长欣喜的表示,我们通过建设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能够与网上银行和各成员单位建立合作制度,特别是要建设快速响应机制和风险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及理顺跨地域的协作机制,以此来保证网上支付手段的安全。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公安部破获的盗窃网上银行支付账号案件超过3600起。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公安部的领导下,在网络安全方面尤其在反病毒领域建立了三张网,包含警察网、技术网和民法网。警防网是以民警为主力,建立对全国网上犯罪打击力度。技术网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施,有效地形成技术保护的措施,这是发现和抵御病毒攻击的重要手段。

  而民防网,是各个厂家、相关院所形成联合行动,包括CFCA和网上银行可以共同组成一支民防网队伍,利用这支队伍可以有效地、更快地发现新出现的各类针对网上银行的犯罪行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张健主任认为,通过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的成立,希望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网上银行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我们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那么作为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方面对此有着怎样的考虑呢?

  采访中,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马春峰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联合建立网上银行反欺诈机制很必要、很及时。目前中国网上银行业务在快速发展,但同时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各种手段危害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上银行,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研究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加固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以防备新的作案手段。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客户采取安全手段,以保障客户端的安全。

  深圳发展银行网络银行部蒋笑凡总经理说道,建立一种银行间联动的应对网银案件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大家全力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正确领导下,在公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各商业银行密切配合,一定能够为中国的网上银行事业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据赛迪顾问推出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研究报告》预测,预计未来5年内网上银行用户数仍将快速增长,到2010年网上银行用户数有望超亿。

  总而言之,网上银行作为一项新型的银行服务手段,保证安全是其基础和核心。对于网银盗窃案件,这种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仅凭一家银行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这需要银行自身在技术、管理和服务上不断努力和创新,需要网上银行产业链上的各机构进一步的重视与合作,也需要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对网上银行安全和权益问题给予法律保护。打破安全性这一制约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期待中国网上银行能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正像目前的中国股市一样可以振奋人心。

来自中国信息化电子杂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