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PTV业务模式需要再细化

    IPTV即通过IP协议进行传输的电视类节目,也被称为网络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它是一种利用宽带向用户提供交互式数字多媒体服务的技术,终端可以是任何能够表现内容的产品,包括电视机、个人电脑、手机、独立终端等。而目前我们讨论的IPTV,没有特殊说明,都是指代以电视机作为终端的IPTV业务。
 
    IPTV使用机顶盒,使其具备了IP业务的特征,由此产生了音视频传输、互动、时移等业务,IPTV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新媒体技术与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IPTV面临着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的三重考验,业界也普遍关注着这三种形式的发展,由于政策和技术的发展依赖因素较多,且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多种关系的博弈,情境十分复杂,本文着重从业务模式的角度,分析一下IPTV业务的发展方向。
 
市场定位再细化
 
    IPTV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交互性,而目前运营商的ADSL网络所运行的IPTV还只是些低端的业务,价格又比有线数字电视贵,国内数字电视的整体资费是20元左右,因而并没有多少竞争优势。
 
    截至2005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501万户,这些用户都是IPTV潜在的需求者,如何挖掘各种用户的需求,如何定位市场,是IPTV运营商首要关心的问题。
 
    目前IPTV的定位人群划分,有按年龄划分的方式,有按兴趣爱好划分的方式,有传统地方划分的方式,而且在其节目内容管理上,也有所体现。但这些划分是否是IPTV发展初期应有的划分?或者这些划分是否足够?值得商榷。
 
    市场定位的再细化实现方式,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思路,即整理现有业务及IPTV本身能力属性,进行网格化处理。不难看出,新的业务方式很快就能出现,比如以地点为特征的业务--小区频道;以用户群的新划分--商务人群等。当然新的市场定位是否合理,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对于不成熟的市场,更好地找到切入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价格管理再细化
 
    日前看到一则新闻,上海从12月份起,闵行、浦东部分区域的居民便可申请开通IPTV,每月定价为60元,并提供最高100元的三个收费档次。
 
    EVC用户经济价值理论里讲,人们对一种产品或服务必有其心理定价,如果事实定价超出了人们的心理定价,则产品的销售将受到巨大阻碍。IPTV从其提供的业务功能和内容定位来说,其价值是远远超过目前定位,可以说基本上运营商是“赔本赚吆喝”,然而用户缺少对IPTV的认识,致使其推广难度增大。 IPTV想要发展,必须打破用户原有的价值观,用户认可IPTV的价值,才能使IPTV的优势得以发挥,并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价格管理的再细分,有几个维度:一是价格按内容需求量的阶梯式上升;一是收费与免费业务的结合;一是定制业务与推送业务的有机并存等。
 
    价格机制的确立,最终是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以合理的价格得到合理的服务。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与产品或服务提供的需求满足度成反比,即满足度越高,用户对价格越不敏感,因此,在现有业务产品的基础上,给用户更多的体验机会,增加其对IPTV服务的信心,才是IPTV长久发展的最好起步。
 
内容管理再细化
 
    人们宁可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付50-100元的费用,而不愿为一个月的电视节目付上60元的费用,归根结底,是没有满足用户对节目的需求。诸如要考虑收费网游、广告(边角广告、片头片尾广告)、互动竞猜、游戏开发等差异性业务上多做文章,体现IPTV独特业务优势。首先让业务深入人心。
 
    从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希望保持已养成的TV终端消费习惯,降低习惯转移成本;希望IPTV业务与传统电视和有线电视节目相比更有价值,更具差异化;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反应速度快(节目进退和频道切换)、视频质量高也是用户希望的。
 
    对于业务内容的管理,电子节目导航(EPG)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快速定位节目的方法,但长久来看,IPTV的节目内容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内容的管理,尤其是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如何管理,显然是很紧迫的问题。
 
    内容的管理不光是运营商侧的内容分类要更科学,如何有效地提供一种方法或工具,来提高用户对自身定制业务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总之,IPTV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进展最好的省份也只是处于导入后期,市场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推广力量,产业链各环节各司其职,而运营商(接入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则应就市场发展需求,将功夫做到,才能真正地有所突破。

 

(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