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财富铺到家门口

  济南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有用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爷爷、父亲还有我都种大葱,现在我的大葱远销国外。客户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我,最多的还是在网上看到了咱们出售优质大葱的消息。”章丘市宁家埠镇的农民马兴民,面对记者的镜头开心的笑了。今天的他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像父辈那样处在信息闭塞的原始耕作状态了。2004年在参加章丘市农业局组织的网络培训后,他开始接触互联网。章丘市兴农门户网站为他的新民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轻轻一点,公司的网页徐徐展开,就能看到新鲜的大葱供应信息和精美的图片。

  “在山东许多地方的农民已经享受到了网络带来的便捷。”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万学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四级网络促发展

  济南通过信息化四级网络的延伸,切实使农民受益,仿佛已经将财富之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

  通过山东省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几年的努力,济南市已建成了设施一流的网控中心,开通了山东金农信息网,这个网络已延伸到基层全部乡镇和部分专业协会、专业村,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

  万学道进一步介绍道,2000年以来济南市先后建设了优异网站3个,分别是中国农学会科技园区网站、中国林业出版社网站和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网站;建设了省级网站两个:山东金农信息网和“易农易”山东农业市场网;市级网站十几个:济南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泉城红星网)、济南市林业局、济南市水利局、济南农业网、济南畜牧网等等。2003—2005年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对“金农工程”的安排和部署,将网络延伸到基层乡镇,共建设完成110个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县农业局)网站、10个农技协会网站、26个科协系统网站,使农业信息中心建设和维护的网站总数达160多家,基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了当地农民的信息化意识,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为济南农口各局和五个县市区建设开通了网站,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提高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形象,使济南市农口各局实现了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早的。县乡各级农业网站开通后,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网站当作对外宣传的窗口,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农业系统内部还实现了网上办公,加快了内部信息的流转、处理和资源共享,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减少了大量开支。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为农口单位节约公用经费达120万元。

  章丘市农业局副局长董建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延伸到基层后,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各级农业部门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农业部门信息化水平。

  山东省各县市都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措施,促进了各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网络延伸到基层,不少种养大户通过收发网上信息,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市场意识,改变了传统落后观念,提高了技术水平,增加了收入,真正尝到了农业信息带来的甜头。

农民受益是根本

  随着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使农民群众与信息社会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记者在章丘市走访时了解到,章丘市垛庄镇山区的一个农民在农村信息员的引导下,为当地特产核桃注册了“海山湖”牌商标,并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供货信息,为全镇的核桃打开了销路;白云湖镇韩码村通过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在农业部供求信息“一站通”上发布信息,与北京、天津等地客商做起了网上鲜鱼生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刁镇张官村每天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了解全国各地的蔬菜价格行情,为全村菜农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加了蔬菜的销售量,他们普遍反映,网上信息新鲜、快捷、实用,符合农村实际。
  章丘市水寨镇在山东省内率先建立起乡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免费帮助建起网站并赠送了农业科技图书上万册及大量的专业辅导光盘,镇党委和政府鼓励扶持康家、赵官桥等村的种、养专业户的和运营大户购置微机,引领农民实现了家庭上网,全镇范围内建起镇、村、户三级农科信息网络,镇里设立服务中心,村建设科技信息微机室,上接国家、省、市各类农业网站,下连龙头企业、运营大户和种养大户,及时发布科技信息,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平台,使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水寨镇特色蔬菜五彩椒是获得国家认证注册的绿色食品,已连续种植多年,但销路一直局限在济南、寿光、淄博等山东省内地市。自从水寨镇网站发布信息后,很快打入了外地市场,吸引了上海、深圳等许多地方的客商,价格倍增,给种植户带来每亩1.5万余元的收益。历城区董家镇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过去,由于农民群众市场信息不灵,造成了部分群众“丰产不丰收”。在从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建立的董家镇网站开通以后,镇政府建设了信息大屏幕于是与市农业信息中心实现联网,全镇的种植户就能够及时、快捷地掌握全国各地草莓市场行情及供求信息了。同时许多外地客商也纷纷通过互联网下订单订购草莓,使草莓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增收1元多钱,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就达300元以上,济阳县曲堤镇网站开通以来,吸引了20个外省市的大客户进入市场收购蔬菜,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的发展,农民人均增收达450元。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网络延伸到乡镇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6亿多元。

任重道远建机制

  记者在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采访中了解到,济南市农业局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冯曰广认为,推进农村信息化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种业务技术综合集成的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省、市、县、乡各级各个方面,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实施。

  万学道说,在探索和制定济南市农村信息化长效发展机制的时候,要不断研究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农业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制定《济南市农村信息化区域标准》和《济南市农村信息化操作规程》。在农业信息采集、整理、发布,以及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实现了济南市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人才队伍也要不断壮大。”济南市农业局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冯曰广表示。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为各县区乡镇建设了高标准的网站,但各网站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地方网站管理人员不到位,专业素质不高,不能熟练的运行维护网站,使网站发挥最大的效用,专业信息分析人员更少,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村信息化工作,虽然目前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由于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农村信息体系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发布的投入不足,大多数村庄、农户缺乏网上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乡、村、户和农户之间出现“梗阻”,影响了网络延伸的进程。

  万学道说:“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济南市在完成乡镇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信息网络将逐步向全市大部分专业村、专业市场、专业协会和专业大户延伸,市、县、乡、村和种养大户作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主体,将在农村信息服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信息化)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