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雄霸亚洲的中国鸡怎么喂出来

    【IT168 专稿】亚洲最大的养鸡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商标造型是一只体态雄健、双翅展开的鸡。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指着商标风趣地说:“右边的那支翅膀是有软件含量的。”
 
    黄松德所指的温氏发展的两支翅膀,左边一支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右边一支是IT技术。在这个被外界认为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当中,温氏人正将时髦的IT信息化工具武装到企业的每个角落。
 
    自行开发软件与购买金蝶EAS产品相结合,温氏建成了一张让每名员工受惠的信息化网络。
 
   管理层:系统调控农户利润空间
 
    1991年,温氏还在发展初期,家底不足100万元,前董事长温北英硬是拿出17万元采购电脑,而且相当一部分钱用来做软件项目。这家历史超过20年的农村养殖企业,发展信息化历史已有16年。
 
    那时候,温氏领导一面聘请农业养殖专家提高饲养技能,另一面到大学请计算机教授,合作研究养殖业的计算机管理。“我是1992年到温氏的,那时管理信息化已经搞起来了,很多数据跑在电脑中。到今天,我们每个农户不管是领一次饲料,还是领防疫药品,每一笔记录都清晰在案。”黄松德说。
 
    之后,温氏以平均每年近4家分公司的速度扩张,在13个省市建立了近40家分公司。“我现在负责华中市场业务,每个月要到各地巡访,如果事前没有数据垫底的话,去了等于白去。”黄松德感慨ERP对于自己的作用。
 
    集团内部信息化系统已成为温氏五位副总的必备工具。全国40多家分公司按区域划分,每人分管一块。他们每天从系统中,查看饲料、疫苗发放数量,以及130万只鸡、4000头猪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通过系统的分析功能,算出农户的大体收益情况,市场动态变化等。
 
    “公司每只鸡留给农户的利润空间大体是1.3到1.6元,养一头猪大概是45到55元。利润空间,公司是要进行调控的。禽流感期间,为了保障农户利益,公司亏钱收购。”黄松德说道,“这种利润稳定机制对农村发展养殖业非常重要。”
 
    温氏从种苗开始,到饲料、药物、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产业链经营,并给链条各个环节规划出了合理的利润分成。“以前整个环节中,养殖最难挣钱,现在是最稳定的一块。”
 
    温氏通过信息化系统,为每个用户从种苗购进开始进行全线规划,每个阶段喂养什么料、喂多少、到哪天打什么疫苗等,全部根据系统统一管理。一个鸡群的养殖成本基本准确地反馈到系统上,公司管理层可以掌握下属农户的大体年收益情况。
 
    根据温氏员工反映,当全国养鸡行业遭受禽流感打击,导致大批农户放弃养鸡的时候,温氏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大批农户常年稳定与温氏合作,保证了温氏鸡的质量稳定。
 
    当然,温氏管理层通过系统把控企业经营更多地是对外面向市场。黄松德表示,温氏以经营“中高档”鸡为主,不参与市场上恶意的价格竞争,因而养殖数量上不一味求多,而是根据市场不同季节、月份的需求情况,辅之以IT系统,控制生产。
 
    “我们只求每个地区达到20%的市场占有率。”这种控制化养殖避免了与其他养殖企业进行直接的价格战。温氏人打的是一场市场监控、管理战,通过年年对销售数据整理分析,掌握市场不同季节对产品的喜好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养殖。
 
    “为什么大家喜欢我们的鸡?我们是看人下菜蝶。广东人喜欢煲汤,沙锅都不大,因而上市的鸡份量要控制在2斤以内;四川人很多买鸡是用来做火锅的,锅大,4斤重的放下去也看不见,因此我们要养大的……”

业务层:标准化管理物料体系

 
    系统主要用在公司管理中,农户虽然见不到,但一举一动甚至包括收入状况,每天都受到系统影响。系统已经分布到温氏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首先是帮助温氏把庞大的农户和物料体系管理起来。
 
    温氏在全国有3万多农户,养殖过程中每天都要投放饲料、疫苗等,不同的品种应该投放不同的东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尤其是疫苗,哪一天用多大的量?用了疫苗之后,隔多少天进行检测,是否能达到抗体水平?如果达不到应该怎么办?这一切由计算机系统控制。
 
    “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我们不可能实现企业化的大生产,所以计算机的应用对我们公司的发展是很重要。温氏的最基本单元是养户,我们对每一个养户每一次领饲料、疫苗,以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在电脑上有完整的记录。”
 
    每一个养户,而且是每一群鸡,都有完整的记录。此外,根据鸡群档案,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做出匹配的生产计划,需要多少饲料?哪一天需要什么疫苗?哪一天有多少可以上市?
 
    其次,利用计算机系统还能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例如很多养户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喂养,或者为了节省饲料,或者冒险不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系统纠出来处理。
 
    “温氏养殖的商业模式是生产环节分散到农户家中,但不代表我们就不理不顾了。要做到产品质量一致,必须做到让每一个农户按照同一标准去专业饲养。”例如按照系统流程,一个品种的鸡群放到张三家喂养,第一天该喂什么料,第四天该打什么疫苗,系统会全程记录农户买饲料和取疫苗的情况。
 
    鸡群的生长周期很短,温氏标准鸡种生长周期是90天,几天就是一个成长阶段,不同成长阶段要喂养不同的饲料。还要考虑不同鸡种、不同地区的差异,整个集团的饲料种类有上万种配方,每天都会有农户来领取其中任何一种。
 
    如果发现某一天,一个养户没有领取饲料,温氏会认为养户是不熟悉生产规则,系统要及时监控。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少数农户为降低养殖成本而私自在外购买廉价饲料,或者将养好的鸡私自高价自卖的现象。
 
    “虽然是农民养,但从管理的角度看,跟我们自己养也完全一样。信息系统能提供这样的支持,养户养完了之后结算,有很多财务指标,对此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农户分布在很多的公司,不同公司、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产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都要进行计算,然后系统给领导提供决策或者是发现问题。”

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肩负社会责任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养殖场面会给人以技术上的强烈震撼。黄松德承认目前技术设备上远谈不上先进。“中国的整体饲养水平和美国比较一下,主要差在上设备。他们设备先进,人均产值很高,能达到一个人饲养30~40万只鸡。”
 
    因而很多人认为中国也该如此,下一步重点投资在研制先进的设备和提高人均产值上。但温氏并不这样看。黄松德认为:“中国有现实问题,我们人多。客观上,温氏也有实力去采购这些先进的设备,未来我们一个人养上几十万只鸡,但剩下的农户怎么办?”
 
    “难道用先进的设备投资取代农户吗?我们不采取这种方法,而采取和农户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方法。这样做,很多人说不是企业行为,但我们是生长在中国,这样做是比较合适的,产供销一条龙,可以保证企业的赢利。”
 
    当年温北英创立企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户摆脱贫穷。这个任务也标志着短时间内,对于温氏而言,从管理技术上要效益,比从单纯的养殖技术上要现实得多。
 
    温氏集团通过对管理的各个环节监控,成为目前国内养殖行业中,不但是规模最大而且也是利润最高的企业。“同行利润率只有3到4个百分点,我们净利润可以达5到7个百分点。”
 
    “我看到报道,有家养殖企业去年销售额27个亿,才赚了4千多万的利润。我很痛心,如果加强管理,完全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
 
    2005年9月,温氏正式与金蝶签约,实施EAS管理套件信息化建设项目,这项被温氏称为第二次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项目,使温氏的右翅膀变得日益强壮。黄松德表示,信息化建设更是保证温氏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投资。
 
    “有个经济学家说过,如果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它的规模越大,它的组织费用就越高,最后可能把企业拖垮。如果管理跟不上发展速度,企业发展越快,管理成本也会越高,到时候生产成本不是低于而是高于社会的平均生产成本,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这是中国企业做不大的原因之一。”
 
    “现在集团管理人员250人,管理60亿规模的企业;未来做到150亿元,我们希望还用这250人。不用增加一倍,如果没有IT技术手段,你可能达到150亿元,不是500人处理完,而是600人才能处理完,管理成本大多了。此外,还会连带出很多问题,比如人员太多了不团结等等。”
 
    温氏做了一个规划,2009年企业要发展到150亿元的营业规模,而集团机关的管理人员人数依然是250人,二级公司则不超过20个人。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