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发展
多年以前,信息技术只体现在大型计算机吞吐记录数据的绿色条形纸上,那时人们称这种技术为“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DP)。因为当时的技术不过是把企业数据做简单的收集和处理,根本无法影响核心业务环节的运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文字处理软件、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产品的问世,“数据处理”这个名词逐渐被“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所替代,信息技术也逐渐深入到企业办公环境的主要角落。
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名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包括了网络、移动设备、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这时,技术和业务的联系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往的DP和MIS时代,可以跟踪业务的进展,对业务的稳定运行和企业日常运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当然,此时的信息技术还不能主动地影响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生产或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的运营。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信息化应用不断贴近业务需求,信息技术与业务呈现日益融合的趋势,技术可以深入地渗透到从供应、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管理等业务运营链条的各个环节,正在逐渐成为业务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发展阶段:IT技术遭质疑
然而,对IT质疑的声音却开始浮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佛商业评论》的前主编尼古拉斯•G•卡尔的《IT doesn’t matter》(《IT并不重要》)。他认为,IT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地位在降低,;IT技术本身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搭建一套复杂的IT系统来支撑企业的核心业务,因而IT技术再也无法带来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就意味着,IT作为生产力已经不具备独特性,今后的IT要继续对企业发展带来巨大驱动力,就必须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贡献应该上升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IT和企业的战略及业务目标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影响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依靠信息技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小风险,或者快速适应市场变革、加速业务增长,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再次显示出IT无可替代的价值。
解决之道: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因此,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和业务融为一体。试想一下,一个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跨国企业,或者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金融公司,如果总部的所有IT系统突然全部停止运行,哪怕只有几分钟,业务损失也要上达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
随着技术和业务不断走向融合,有些主动从业务角度去规划和利用IT的企业,已经从中获得了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从业务需求出发,率先在国内金融界采用了长期IT战略外包服务,外包为国开行完善IT服务和资产管理开创了新的途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使其总体IT拥有成本降低了30%左右。
反过来说,如果技术和业务不统一规划,只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IT规划,而不从业务角度考虑技术投入对企业的回报――如重视硬件基础设施而忽视软件开发和业务应用,重视项目建设而忽视相应的业务流程改进等等,那么企业将无法避免IT投资黑洞。
面对业务和技术不断地走向融合的趋势,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对业务的推动作用,在政策上积极鼓励企业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在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国内的中央企业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和主营业务,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确立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要求“始终把提高业务运营水平和实现管理创新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持续完善、改进和优化,建设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真正形成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业务发展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撑”。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Forrest Research总裁George F. Colony说:“今后技术就是业务,业务就是技术。”在这种融合的趋势下,CIO将不再只专注于单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而更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改善、客户关系的提升、业务绩效的提高、管理运营成本的降低,或者发现新的业务收入来源。在业务发展的推动下,技术不再只是业务的支持要素,而是更积极的业务运营的伙伴,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