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力陈五大管理沉疴
老王在安台机床厂工作了一辈子,对这家4000人的国有中型机床制造企业的运作流程可谓了如指掌:
1、工厂销售业务员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将合同传送至销售处。
2、销售处会同生产处、技术处从客户信誉度、产品价格、供货时间等几个方面对产品订单进行评审。
3、评审合格的订单由销售处下达到经营计划处,经营计划处根据订单向生产部门下达生产通知单。
4、生产处按月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和技术准备计划,车间根据总计划制定车间分计划。产品下线后将被送往成品库,由销售处根据合同规定的供货时间提前发货并送达。
这个业务流程表面上一气呵成,但跟工厂各个业务部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主任知道,在这一气呵成的背后存在许多漏洞。王主任向厂长递交了一份管理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直接点出了工厂现在管理上的五大问题。
①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私有”,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目前工厂的计算机应用只有财务、库存、生产统计等几项局部应用,其他大量业务环节处在手工管理状态,这样,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速度慢、存储容量小、而且信息处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信息交流很困难,各部门采集和处理后的信息只能存储在自己的部门中(以纸质文档方式为主),甚至存放在某个领导或职工的抽屉里。这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私有”的状态,使各部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如果一个部门或一个职工需要了解和使用另一部门的信息,必须要经过复杂的传递路径和复杂的审批手续,由一个层级到另一个层级,由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地进行“公文旅行”,在漫长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失真现象经常发生,而且很多部门都共同需要的文件信息,各部门自己都准备一套,这不但造成数据的冗余,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维护,数据可能发生的不一致性会影响计划的准确性。
②金字塔结构使计划之间不能密切衔接。安台厂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同时上场的产品又多又复杂,这使得零件数量十分巨大,这些零件根据其类型分别由不同的车间生产或外购。因此,当前的零件生产进度计划不是由生产处统一编制,而下放给了各处室或车间去编写,这样的模式使得全厂编制零件计划的计划人员多达二十几位。更严重的是,由于各部门编制计划时所依据的资料(如各自掌握的库存数据、车间在制品数据、物料清单、期量标准等)不准确,以及编制计划的时间不统一,造成了各个零件计划不配套,最终还会使得装配进度拖期,不能按时交货。
这种问题的出现,则是因为工厂现行的组织机构仍旧太传统,是以职能划分“科层制”的金字塔式结构。经营计划处、生产处、供应处、销售处等各职能处室各自上属一个专职的副厂长,各自编制自己负责的计划。这些计划本应该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结合成一个整体。但是,由于部门的限制,这些计划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计划控制造成了混乱。
③台份计划的凭经验管理弊病。安台厂以产品台份为计划单位,也就是以装配成品所需要的全套零件或毛坯做为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在给各车间下达生产计划任务时,只明确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数量、完成日期即可。这种台套计划的特点是不分装配需用的先后不分零件周期的长短,都规定一个统一的投入或出产期限。
但由于生产管理部门每月的零件计划和管理权下放到各车间,厂级生产管理部门就失去了对零件的有效控制。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结构也日趋复杂,在车间同时加工生产的零件数量激增。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计划方法,必然造成在生产控制上的“以调度为中心”——为了保证产品装配进度,只能靠调度人员去“跑缺件”,调度工作成为“救火队”。这种无序的生产状况,仅仅依靠车间管理人员用头脑凭经验去管理零件的生产,混乱不可避免。
④在制品管理混乱。安台厂的在制品管理已成为多年来的管理难题。由于在制品在各车间中不断流动,各种原始凭据繁多,在各车间交接时重复开票、重复登记,车间在制品统计人员就算再仔细,也不可能对每批零件都进行精确的盘点。再加上在制品在流动过程中会由于丢、漏、锈、废等因素,造成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及时、不准确的混乱状况。
⑤客户定制生产所造成的矛盾。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工厂为了获得客户定单占有市场,就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少品种大量生产的“以产定销”模式。这样一来,工厂生产产品的花色品种、规格型号就越来越多,在系列产品中也允许客户在订货时有多种选择,而且客户对产品交货要求也十分苛刻。这给工厂造成了很大困难,既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要在超短的生产周期内把产品制造出来,准时交货,同时又不能保持太多的半成品库存。这个矛盾急待解决。
上面这些问题妨碍了工厂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工厂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及时克服和解决,必将限制企业发展的步伐。
非ERP莫属
看过老王的报告,厂长让他和技术部门一起设计一套改善管理现状的解决方案,既要从业务管理流程上进行优化,还要选择一些简便好用的信息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前几年,厂里开始使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王主任和技术部门的同事们觉得,信息系统这么好的工具,是时候用在工厂的生产管理上了——管理改革,非ERP莫属。
经过讨论,王主任和技术部门都同意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标准的ERP商品化软件,因为这样比较简便,也可以借鉴成熟产品的管理理念。初步规划,这套完整的ERP系统应由营销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体系及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五个部分构成。
然而厂长对此表示出自己的疑问:只要上ERP就行?ERP是治理这些管理沉疴的灵丹妙药吗?
报告二:七步法变革管理模式
经过深思熟虑,王主任又向厂长递交了第二份计划报告,他将管理思路固化下来,用管理制度来保障信息的流转和业务流程的衔接。这样一来,管理制度变革就与ERP实施思路拧结在了一起。老王报告中列出了用ERP进行管理变革的七大步骤:
第一步,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编制体系先行。安台厂要做到“以销定产”,必须要首先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计划方式,打破各个部门都编制计划、计划不相关联的状态。王主任的方案第一步就是建议领导重新整合计划体系,增强各计划间的关联,提高计划的应变能力。
方案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建立 ERP系统,组成由主生产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细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生产作业计划为主线的生产计划编制体系,使产品计划、零件级计划和工序级计划一气呵成,在严格的计划控制下实现均衡生产。由系统编制滚动的主生产计划,在市场销售合同的拉动下,模拟各种计划方案和库存状态,对多变的订货作出快速反应,保证准时供货。
第二步,业务流程重组。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中,理顺各个部门的业务关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各项功能的执行,进一步规范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消除业务流程中的不增值环节,实现由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
第三步,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全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ERP系统实现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企业管理功能的集成,使销售、生产、采购等环节联结为一体,做好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的衔接,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的衔接,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一致,真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四步,加强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功能。通过设备管理子系统,对设备台帐、设备统计、设备备品备件库存管理、设备维修计划及润滑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建立备品备件与设备的结构关系;进行设备采购计划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状态档案,对设备关键部位的精度劣化程度进行跟踪检测,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由系统自动编制,有效地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五步,实现集成化的成本管理。建立集成化的成本核算,使成本管理与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车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制造数据管理等紧密集成,由ERP系统的这些管理功能向成本管理子系统提供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改变现行成本核算人工参与过多的现象,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和运算速度。使料、工、费真正跟踪到每一种产品甚至每个零部件,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第六步,通过统一集成的数据,强化质量管理及控制。结合ISO9001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原材料采购进厂、生产过程、成品以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通过系统的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提高质量数据的加工深度和利用程度,利用系统自动提取数据编制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和图表,为改进产品质量和进行质量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避免传统的手工管理中重检查轻分析的倾向,使产品质量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闭环控制机制,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真正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
第七步,信息集成化管理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建立厂长综合查询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充分利用企业的宝贵财富——生产经营数据,对其进行深加工,形成各种有用信息,有力地支持领导经营决策。同时将管理人员从繁重、重复的记帐、统计制表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参与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两份报告不仅令厂长对老王刮目相看,而且打消了厂长对于上ERP的疑虑。机床厂的ERP项目在两份报告的催化下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