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专家支招:医院信息系统整合的五条秘笈

    【IT168 专稿】早在五年前,不少医院就已强烈意识到对系统整合的需求,而且国内外的软件和系统供应商也拿出各式各样的整合方案,可令人满意的系统和理想的方案至今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责任在需求方
 
    从企业及医院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系统整合的经验来看,五年时间还不能问世一个让人信服的案例,主要原因在于需求方没有给出全面深入的需求描述,对于实现手段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很多需求方单位只是提出要“互联互通”,至于谁和谁互联、谁和谁必须互通、互通什么信息、需遵循什么样的流程以及遵循什么技术规范、互联起来之后数据如何存储,怎样进一步方便利用数据……这些实质性问题则交由各接口承担者自由发挥。
 
    这必然导致那些已经“互联”起来的系统出现这样的现象:互通的信息不全,只停留在对手工传递信息模式的最表面的理解,而没有深入到网络应用使用者潜在的需求;接口模式也由于“智者见智”而五花八门,数据存储没有规划,要想充分利用将十分困难。
 
    同时,需求方认为互联时接口的解决方案理应由各应用系统提供商来解决,不需另外提供资金和需求解释。这就遏制了其长远发展,成为其战略思维的短板。
 
    现实使得提供商们只按照需求方的“要求”达到“互联”就行了,不可能为其考虑得特别多,而很多企业包括医院的信息化主管没有意识到,系统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分析之后给出进行统一设计,经过统一论证,让整合工程按照一个完整的规划进行。而要完成好这样的一个系统整合工程,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给医院信息系统整合支招

    医院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因此,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整合时,不仅要考虑医院内部的门急诊、病区和各医技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需求,还应该满足城镇社区医疗服务和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


    要给出一个完整的需求,医院需要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

    ①整合对象包含哪些。多数人想到的只是HIS(医院信息系统)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参与互联,而除此之外,至少还应该包括超声系统、病理系统、窥镜系统、心电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核医学系统、各种监护系统以及用药咨询系统等。只有全面地考虑到了互联对象才能全面考虑好互通的信息和数据的合理存储。

    ②互通什么信息。就目前情况看,多数医院只考虑了病区和医疗技术之间的申请和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而医院内部用户有很多潜在需求,例如:大多数检查检验科室都希望在书写检查报告时能够参考被检者的体征、用药乃至病程记录,阅读本科图片时希望能够参考其他的影像资料及检查意见;病理科的专家更明确提出,在我们进行病理诊断时不仅希望参考患者的体征、遗嘱,还能够实现“病理学、检验学和影像学的三结合”……

    因此,如果医院实现的“互联互通”还满足了这样一些需求,就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帮助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可直接提高医疗质量。

    ③互通时的合理流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业务流程,这一任务在医院进行系统整合时仍然很重要。特别是集成检验系统和病理系统时,它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医生的检查检验申请,还包括患者的标本,所以流程的细节中不仅要考虑就诊者的方便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要考虑如何使信息和标本一起传递得准确,不产生任何错误。

    ④数据的存储和数据规范。满足当前的信息传递和共享要求仅是系统整合的目标之一,医院还需要考虑,通过整合能够形成就诊者的完整就诊记录,以满足各类人员各类方式的调用需求,能够依此进行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

    ⑤接口模式的规范。如果说前四个方面的需求面向业务,接口模式则是面向系统维护管理和系统的可扩充性。接口的方式很多,医院考虑的则是选用哪种更为适合自己、更为实用。

    这种全面准确的需求说明,还会在使用中继续接受考验,仅靠工程师们的想象拿不出来,完全依靠使用者自己也不可能,只能由医院的技术人员与各类医务人员,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深入交流。不仅要获得医务人员当前需求,还要挖掘出他们潜在的需求,然后做出进一步分析,写出基于合理流程和内容管理的全面整合需求说明,才能设计出完整的系统整合方案,才能让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真正实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