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CIO如何计算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

【IT168 专稿】企业的任何投资都希望得到回报,而且越多越好,信息化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不少CIO当被CEOCFO等追问IT投资的效益时,只能笼统地以提高企业效率、扩大客户群、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等来回答,只有少数CIO能以一些简单的计算数字来证明IT的价值。如何计算IT投资的回报?如何测算IT的投资回报率(ROI)?这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新课题,也是CIOCFO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硬投入与软回报
 
  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有的回报是可以量化的,有的是难以量化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财务回报,有的是非财务回报,还有的是社会回报。
 
要衡量IT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概念TCO(拥有总成本)。对一个典型的IT项目如ERPCRM SCM等,拥有总成本需要考察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成本:获取技术和系统阶段、实现阶段、运营阶段、维护阶段和更新阶段。具体的说包括6个方面:
规划期间的成本,包括信息系统的市场调研费用、系统需求分析的调研费用、第三方管理咨询费用等;
实施期间成本,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的原型测试和并行测试费用、系统的验收和评定费用等;
获得成本,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服务器及终端、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的费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实施费用)的费用以及二次开发的费用等。
后期的服务和维护费用,包括系统运行、维护和软件升级等的费用。
结束期的处置成本。
风险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构架选型造成的内在风险、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造成的非法入侵和灾难防范措施不当造成系统崩溃等外在风险。
 
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信息系统尤其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回报有多种计算方式,国内外的学者也设计了多种计算模型,但至今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计算方式,因为信息化带来的回报有的是可以量化的,有的是难以量化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财务回报,有的是非财务回报,还有的是社会回报。财务回报主要表现在降低库存、减少延期交货、采购提前期缩短、降低采购成本等,非财务回报主要表现在增强企业动态应变市场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等。而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效益,除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等外,更多的表现为社会效益,如“金盾工程”之于社会稳定,“金质工程”之于对维护市场秩序等,主要是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效益来计算。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衡量企业IT投入与回报的问题相当繁杂,远不是几张财务报表所能涵盖的。下面着重围绕IT投入的短期回报率和长期回报率、评估指标的量化和非量化进行讨论,以求较完整和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短期回报率和长期回报率
有些IT投资的效益马上就能表现出来,有些IT投资的效益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表现出来。CAD、CAM等需求单纯、目标明确的IT项目,短期内就能见效,如提高了多少效率,完成了哪些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等;而ERP、CRM等大型IT项目的回报,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表现出来。如国内一家企业的ERP规模很大,包括财务、管理会计、销售与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五大模块和电子商务等部分,整个实施过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项目实施,第二步是推广,第三步是整体优化。整个项目投资巨大、耗时持久,一时确实很难看出某一阶段的某一功能模块的实施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一旦这些标准统一的功能模块集成起来,这个庞大的信息化系统不但将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飞跃,同时也将为其业务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不仅不同项目的回报周期长短不同,相同的项目对不同企业的回报周期也不同。IT投资的目的有多种,如减少顾客流失率、提高产品设计水平、降低库存、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等,归根结底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但就评估“效率”而言,不同阶段的企业参考的指标会有差异,处于生存阶段的企业当然要求清楚地计算出投入与产出,追求IT投入的短期回报率;但对于事业已经走上正轨、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其对于回报的问题就会看得远一点,一般不会拘泥于眼前的回报率,较为注重长期的回报率。因此,衡量企业IT投入的效益,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一步登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