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革电线的“命” 超宽带技术引领无线未来

  【IT168 专稿】在“2006全球超宽带高峰会议”现场,一台微型射频(RF)收发机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由于使用一种无线超宽带短距离数据传输技术——简称UWB(Ultra Wideband)技术,这台设备不需连接导线就能将电脑上的电视画面传送给大屏幕液晶显示屏。UWB不仅是一种替代线缆的技术,它还创造了新的使用模式和用电线无法实现的应用,在个人电脑、消费电子和移动通信行业都有潜在而深入的影响。

超宽带技术日趋标准化

  超宽带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时域电磁学”的研究,最初主要用于雷达高精度测距、测角和隐秘通信等军用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其在民用领域的普遍应用成为可能。该技术首先被人们应用在短距离、高空间容量、高速无线接入系统中,如高速WPAN数字家庭影视网络和短距离高速无线连接系统。1998年,美国FCC发出关于开放UWB设备引用的征询公告,引起广泛关注。FCC于2002年4月发布了民用UWB设备使用频谱与辐射功率的规范,2005年3月11日又豁免了符合DS-UWB和Wimedia两个企业标准的高速UWB通信产品的测试,为UWB产品的入市开了绿灯。与此同时,英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公开表态支持UWB应用,并着手进行标准和产品的研制与推广,成立了世界性的Wimedia联盟,现在全球加入Wimedia联盟的会员总数已经达到254个。

  WiMedia超宽带技术正逐渐成为无线个域网(WPAN)的国际标准。与其他商用无线电频率相比,UWB能在更短的距离(10米)内以更低的功率、更廉价的无线电通信装备提供更多的带宽。其结果是以低成本达到一个较高的平均数据传输速度,即500 Mbps。而同类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大约为UWB速度的四分之一,并需要更大的功率和更昂贵的无线电通讯装置。有了UWB,相关设备就能在任何地方以几分钟的运行时间快速传输较大的文件,如流媒体。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