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T“安内”需和“攘外”同步

    IT168 资讯】在“攘外”和“安内”之间,正在迅速成长的连锁企业们选择了前者。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了开店拓展和兼并收购,重新组建自己的营运体系,对于起 “安内”作用的信息化,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初级的应用阶段。
 
   仍处初级阶段
 
    迄今为止,我国共有各业种、业态连锁零售企业2300多家,业种、业态超过40个,连锁店铺38000多间,全年销售额过3000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左右。其中分店最多的企业店铺数超过1300间。
 
    1981年,从日本欧姆龙公司引进的OMRON528收款机,在东风市场(现东安市场的前身) 的应用试点拉开了零售行业信息化的序幕。80年代中期开始,POS机、条形码技术、色码技术、基于PC的MI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集成产品广泛进入零售业应用。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介绍,目前连锁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的MIS系统即门店或者零售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因为,作为一家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能够保证把各个门店的进销存数据管理起来。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成了MIS系统建设,80%的企业已经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水平。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的供应链整合、流程重组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更深入应用,供应链管理无疑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第一个阶段涉及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企业自己要建立系统,提高效率。而第二个阶段是企业要通过与上游供货商之间的信息联络提高商品的供应效率,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说。
 
   SCMCRM是重点
 
    随着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跨区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经营者开始考虑这样的事情:如何与供应商共赢、如何培养忠实的消费群、如何用数据为企业的未来经营提出决策指导?在连锁经营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建立可复制的经营模式?等等。因此零售业信息化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进销存管理,开始关注于影响它的两大客户:供应商及顾客。总体看来,与此相对应,供应链和需求链建设成为了今年连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从而获得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型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比如联华投入了一个亿专门做供应链管理的整个解决方案。”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说,“也有一些企业比如物美、京客隆与大型供应商建立网上信息处理平台,也收到很好地效果。”
 
    CRM在百货行业已经基本普及,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会员卡制度,制定相应的会员卡管理体系等。“但是这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有了会员卡,那么如何利用会员卡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促销和个性化的活动呢?因为通常情况下, 80%的销售额是有30%的顾客带来的,如何抓住这30%顾客的心理作一些活动,对于其他70%做些什么样的针对活动,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都还没有涉及。”杨主任说。
 
    对于超市来说,也有20-30%的企业建立了需求客户关系管理的会员卡制度,但是实际上也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超市客流量太大,不易于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客户管理。另一方面,CRM在超市的普及率不高和企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目前仍然有很多市场空间可以通过外延式的方式去获得,企业更愿意通过开店拓展和兼并收购,重新组建自己的营运体系去获得更高的效益。中国的超市企业还没有发展到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形成区分,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采取不同市场策略的阶段。“在欧美一些国家,这方面已经得到很好应用,如果国内的超市发展到这个层面上,客户关系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补充说。
 
    信息化尚待加强
 
    相比国外连锁巨头,国内连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上,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通过这些数据产生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用的东西,如何去挖掘客户的喜好等等,都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
 
    此外,2004年12月11日,中国的零售市场全面开放,本土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纷纷忙于开店拓展和兼并收购,重新组建自己的营运体系。可是单纯靠并购重组真的就能打败“洋人”吗?如果“安内”没做好,可能最后每开一家新店就多一个包袱,反而自取毁灭。因而,在扩张的同时,自身管理水平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可忽视,要稳扎稳打,做到开一家店就多一个利润增长点。
 
    采访中也接触到一些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信息化也在稳步跟进。比如迪信通,在信息化的初期就走数据大集中的模式,收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