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所有分公司的数据大集中工作,交通银行也即将完成数据大集中工作。在整齐划一后,摆在这些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数据大集中后的信息安全以及灾难备份。在业务创新乏术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管理创新迅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即将放开的金融市场。
大集中已收关
据了解,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基本实现数据大集中,交通银行也即将完成数据大集中,建成高效、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其中,兴业银行是最早实现数据大集中的银行,早在2001年底,兴业银行就已经完成全行数据的大集中。而与数据大集中同生的是新业务系统的建立,兴业银行基于大集中的框架进行了IT组织架构的重组,成功推出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处理系统。
同样,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据大集中的同时,也建立了新一代综合客户服务系统,正是依托该系统,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10月实现了所有分行的数据大集中。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大集中"、"大前置"的先进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面向技术体系结构创新、面向客户市场、面向业务管理、面向业务流程重组、面向未来发展的设计理念。
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家区域性银行不同,交通银行在规模上要远远大于这四家银行,其银行人数几乎是四家银行总人数的两倍,分支机构多达90多个,营业网点更是超过2600个,其规模已经接近四大国有银行,因此,相对其它4家银行,数据大集中要复杂得多。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首先,交通银行各分行以前基本沿用小型机、缺乏大型机方面的人才和经验;其次,开发与数据大集中相适应的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系统开发非常复杂、工作量巨大;第三,要对现有的生产运行结构进行大规模改造,要逐步将全行90余个数据中心集中到总行一个中心,要建立总行数据处理中心和灾备中心,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生产运行体系,保障各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和信息安全;第四,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交通银行在数据大集中过程中采用了"3+2"系统同时上线的方式,所谓"3+2"系统是指3个对公板块的业务,即对公业务、国际业务和信贷业务,2个系统包括事后监督与电子档案系统和综合客户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同时上线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协调难度。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经过上千名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共同努力,历时2年半的交通银行数据大集中一期工程,于2004年6月底在国内所有分支机构顺利上线。完整的全行一本账的会计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基于大型机平台的真正意义上的逻辑集中。
交通银行数据大集中二期工程也已于2005年8月底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实现所有零售业务集中处理,个人贷款系统、外汇宝系统、基金代销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另外,交通银行海外数据中心在2005年底也将实现数据、系统的大集中。
大集中工程建设完成后,交通银行分布在各地的90多个数据中心,数千个网点机构的业务信息和数据,将合并到总行数据中心,建立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
这是交通银行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信息工程,对交通银行改革与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要"克隆"自己
除这5家银行外,其他中小银行,如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也基本完成数据大集中,四大国有银行的省级数据大集中工作也基本完成,摆在这些银行面前的是:数据大集中后,系统、设备相对集中化,安全何以保障?为此,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将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建设作为数据大集中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指出,金融数据处理集中是必然的趋势,但容易带来技术风险的集中,过去一个省或地市出现问题影响该区域,但数据大集中后,影响范围被扩大,而部分国内银行的灾难备份系统却存在监控分析、故障诊断自动化程度不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很薄弱,节约化安全生产模式处在摸索阶段,技术储备不足,对电力通讯外部依赖度很高,抗风险能力差,关键技术由国外厂商垄断等问题。因此,加大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兴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灾难备份工作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兴业银行已于2002年12月圆满完成电子化生产远程容灾系统演练,这标志着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金融界首家具有远程灾难备份能力的银行。
兴业银行在实现数据大集中之后,构建了两个互为备份、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数据运行中心,并围绕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建立了国内首个EMC的SRDF远程容灾系统。在完成远程容灾系统的物理建设之后,兴业银行成立专题小组全力投入应急方案的演练工作。
与兴业银行不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采取了外包模式,GDS灾难备份中心能成功接替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脑中心的运行,完成核心业务的联机和批量处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网点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网络系统,继续办理柜面业务。该系统2002年5月投入运行以来,运行一直稳定、可靠,并圆满通过网络切换测试和年度演练切换测试。
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则相对滞后,目前正在准备启动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其他银行机构如中国银联、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广东发展银行等也都在2005年筹划启动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建设,以至于业内人士将2005年称为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启动年"。
管理系统建设待加强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虽然在ERP、CRM(包括呼叫中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稽核管理、商业智能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信息化应用,但与发达国家银行机构的现代化管理相比,整体管理水平仍比较低。
并且,这些银行IT建设目前大都集中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对于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放开,各银行急需"苦练"业务本领,另一方面也与银行领导对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有关。
但与"洋银行"的竞争不仅仅是业务的竞争,更是管理的竞争,因此,不仅仅要业务过得硬,更要管理过得硬。因此,银行业应积极引入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利用管理决策信息化,支持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并且,银行管理和决策信息化要适应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创造性地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集成与优化,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把银行各项业务和管理功能统一起来,为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客户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综合理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创立坚实的基础。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