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从1999年8月正式切换到美国富达公司(Micros-Fidelio)的产品后,北京饭店的酒店资产管理系统(PMS)已经有6年多没"动"了。此前,北京饭店的酒店资产管理系统在12年的应用中也只进行了一次简单升级。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富达公司几乎平均每3至6个月就会有新产品发布。
北京饭店财务电脑室主任路小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北京饭店的IT系统升级速度确实略显缓慢。"他认为,企业的IT系统升级风险太大,在系统可用情况下"犯不着"做大规模升级,除非在软、硬件生命周期快结束时,他才会考虑下一次升级。
曾经的翘楚
北京饭店的信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酒店资产管理系统是由北京饭店与机电部六所、香港思维公司3家单位合作开发,系统基于DOS平台,其功能基本覆盖了预定、接洽、结账、夜审、应收、保安、餐饮、娱乐、商务、信息、商品等方方面面,而且该系统各模块之间完全集成。
北京饭店财务电脑室主任路小北说:"饭店当时应用电脑和IT软件的作用就是为了要让各个部门连通,为自身经营、管理和为客人服务提供方便。"比如,前台系统将酒店的前台及其它部门应用通过软件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程控电话交换机、电子门锁、客户系统、VOD点播、收款机等与该系统有接口并受控于该系统。当前台客人入住登记时,前台系统通过程控交换机可以自动打开客人房间电话,通过电子门锁系统自动制卡;客人入住后,可以打电话、使用VOD点播,并自动计费到客人账户下,客人还可凭手持的房间门锁磁卡,到有收款机的餐厅、娱乐场所进行消费,消费金额将自动计入客人账户;当客人离店时,工作人员在前台对客人一次性结清客人全部账款。
北京饭店与机电部六所、香港思维公司3家单位合作开发的这套系统于1987年5月在北京饭店正式启用,而此前,该系统已在北京饭店试用了两年。该系统成功应用后被命名为"华胜酒店管理系统",其研究、开发成果最后归机电部六所。路小北介绍,该系统当时与华仪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开发的酒店管理系统成为我国第一批酒店管理软件,并且该系统是由产、学、研3方共同开发,对中国软件开发模式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此后,机电部六所确实将该系统进行了一定的市场拓展,有几家酒店相继与其签约。但由于机电部六所并没有对该产品进行深入开发,市场拓展也没有做到位,并受体制、机制限制,其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弱于华仪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
1992年,北京饭店对IT系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升级,这种升级主要是对硬件的改进和提升,比如从1987年至1992年,北京饭店使用的是SWEDA收款机系统,属于第2代收款机,升级后,北京饭店使用的是IPC收款机; 再比如,北京饭店以前使用的PC机是IBM8088、服务器是PLAN4000,1992年则更换为康柏386和康柏服务器……
北京饭店对酒店管理软件功能方面的改进并不多,路小北认为,软件系统升级、改进不大的原因在于,首先,当时的软件系统大多只是将原来的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程序执行,软件只是模仿手工的工作;其次,当时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突破;第三,在企业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上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他强调,这并不是说,北京饭店对酒店管理软件的升级没有需求,一方面,从过去以服务和接待为主,不愁市场到今天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北京饭店急需了解客人的需求、活动、相关市场、相关行业信息;另一方面,如何利用IT技术的提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这本身就是一个永久命题。
千年虫的恐慌
一直到1999年,北京饭店的酒店管理软件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改动。但由于该系统不能解决千年虫问题,而作为该软件最后的拥有者和经营者,机电部六所也并没有能够帮助北京饭店解决该问题。因此,北京饭店应用了12年的酒店管理系统不得不面临"死亡"。
1999年8月,由于"千年虫"问题,北京饭店不得不放弃原有的酒店管理软件,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北京饭店一家面临千年虫问题,事实证明,很多没有进行自检、升级的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大部分企业和政府机构都像北京饭店一样借此机会升级改造了IT系统,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在酒店管理软件方面,北京饭店进行了重新选型。对于新软件的选型,北京饭店管理者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和殷切的期望。在对管理软件招标过程中,饭店投入很大精力,在十几家竞标者中,北京饭店最终选择了目前在国内五星级饭店市场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的美国富达公司的产品。
路小北认为,之所以选择富达公司的产品,首先在于产品的通用性,目前大部分国内5星级酒店都使用了该软件,对于酒店行业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特点,选择该产品,将避免很多培训和系统应用风险;其次,该产品对集团管理能力和管理深度方面略强;第三,该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很强。
现在,北京饭店的硬件平台又已经用了6年时间,即将淘汰;软件方面,北京饭店应用美国富达公司的产品目前还是DOS版本,也急需升级,因此,北京饭店正在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软硬件升级工作,而新一轮系统升级时间被定在了2006年初。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