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纯粹的人 纯粹的系统

       IT168 资讯】虽然小王庄奶牛试验站没有设立CIO这个职位,但从职能上看,寒春(Joan Hinton)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CIO。对于奶牛试验站的IT系统来说,没有人能够比84岁的寒春还熟悉。此外,寒春恐怕也是中国CIO群体里,技术背景最为资深的一位。寒春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硕士。1944年,她参加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原子能女科学家之一。
 
    上个世纪40年代来到中国,参加过"大男孩"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物理学硕士寒春与畜牧专业毕业的丈夫阳早一道,为了让中国人喝上好牛奶,在中国养奶牛。这一养就是50年,半个世纪过去,阳早先走了,寒春身体状况也不理想,但她们给小王庄试验站,给中国乳业的,除了肃然起敬的感动之外,还有如他们生活环境一样简朴但非常实用的IT系统。
 
    如果用"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来形容阳早(Enwin Engst)和寒春(Joan Hinton)这两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专家。相信了解他们俩的人就没有人会不同意,因为他们毕竟将自己几乎毕生的精力奉献在中国奶牛事业上,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在中国养了大半辈子奶牛,仅在北京北郊小王庄奶牛试验站就干了20多年。
 
   走进小王庄
 
    在小王庄奶牛场见到的奶牛几乎个个身材健壮,毛色油亮,而那些一看就是处在产奶高峰期的奶牛,每一个脖子上都有一个由3到4个写有数字的标签组成的"项链",这些数字表示他们来到这个养牛场的先后顺序。目前标签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了一千。
 
    每年,小王庄奶牛场都会有50头新的青年牛加入,而同样有50头年老体衰的奶牛被淘汰,因此奶牛场目前总体饱有奶牛数量维持在300头这样一个数字。这已经是一个饱和状态,而且对于小王庄这样一个奶牛实验站,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
 
    在这组数字面前,小王庄奶牛试验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重。通过Westfalia软件,小王庄奶牛场的工作人员可以工作得很轻松。这个软件能够让工作人员知道每一头牛的谱系、总产奶量、月平均产奶量以及其他第一手信息。


    Westfalia是小王庄奶牛场从国外购买的一套乳业机械管理软件。虽然在世界乳业机械市场上开发Westfalia的德国韦斯伐利亚公司相当有名,但是这套软件对中国乳业企业,对于小王庄奶牛试验站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如果不是寒春,这套软件系统也许至今与中国无缘。上个实际90年代初,为了加快小王庄奶牛试验站乃至整个中国奶牛事业能够快速进步,寒春亲自回到美国选购产品,但是当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套软件的美国销售商不愿意把产品出售给中国企业。于是寒春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买回这套软件,用在了小王庄奶牛的饲喂和管理上。可以说,这是小王庄奶牛场所使用的最早一套信息系统。
 
    金庆怀从小王庄奶牛试验站建站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也与阳早和寒春共事多年。她向记者介绍了这套奶牛饲养管理系统。在软件打出的列表上,可以显示出每一头牛的编号是多少,它的父亲母亲是谁。还有一条信息是显示305天的产奶量。对于处于产奶年龄段的奶牛来说,一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有305天时间,这段时间里,奶牛处于产奶期。另外60天,也就是怀孕后期,产犊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奶牛将不再产奶。过了这两个月之后,奶牛产下牛犊,便可以再次产奶。通过Westfalia产生的报表,奶牛怀孕的天数清楚地显示在一个单独的条目里。
 
    金庆怀解释得很详细:"Preg表示怀孕、Open表示空怀(没有怀孕)、Ready表示已经可以开始配种(这是根据产后60天后可以配种这一原则,根据产后天数分析出来的结果)。人工受精的情况被单独列出来,并在旁边一栏显示出人工受精的次数……",如此复杂的报表,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息系统作为辅助,会需要多少人来完成这个任务?
 
    金庆怀向我们展示奶牛相关历史数据的时候,计算机出现了一个小的对话框,对话框中的一组数值迅速变化着。金庆怀介绍,这显示的是自动喂料机目前的工作状况。
 
    自动喂料?跟随金庆怀,记者在牛场的饲喂棚中两条长长的食槽旁边发现了两个单独饲喂机,上面是装有两种饲料的漏斗形装置,通过下面的阀门,上面的不同饲料可以根据比例放进下面的进食槽里。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奶牛,这可是个好东西。金庆怀说:"在产奶的奶牛中,总有一些日产奶量很高的奶牛,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和大家吃相同数量的饲料是很难满足他们身体需求的。因此我们就为这些'积极分子'们专门准备了这个'小灶'"。
 
    当一个奶牛把脖子伸进这个自动饲喂装置前端的监测环的时候,该牛的颈部所环挂的号牌所代表的牛的编号就会被自动侦测出来,通过专用的数据传输网络传输到计算中心的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已经有了一个根据该牛最近的统计数据,为它制定的详细的"小灶"方案。牛来了,就开饭!自动饲喂机上部的漏斗形饲料储存设备会打开阀门,按照计划给牛放出一定量按比例配比的饲料。
 
   吃的是草 产的是奶
 
    牛吃的是草,产出的是奶。这句话也许同样适合形容阳早寒春夫妇在中国几十年来作出的无私奉献。而即便是对中国的养牛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寒春也从来不忘记中国、中国人民所给他们的一切。有一次,农机部表彰他俩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感谢他们为推动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奉献了一生。寒春笑着说:"我们吃了中国人20000斤粮食,给中国人干点事还不应该吗?"
 
    她为中国人所做的决不仅仅是"一点事",经过阳早、寒春以及农机院其他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小王庄奶牛试验站的全套奶牛机械已经被视为奶牛业中的示范设备。而在寒春夫妇的辛勤努力下,小王庄试验站的奶牛也格外争气。据工作人员介绍,小王庄试验站的一头奶牛曾创下日产奶66.5公斤的记录,而年产奶量最高也达到过1300公斤!
 
    奶牛场的自动挤奶机每天要给这些奶牛挤三次奶,早上、下午、晚上各一次。而每头牛每天产奶量的信息同样通过传感设备记录下来,存储在电脑中,每天凌晨两点半的时候,电脑中的数据被打印出来。"这一栏是牛号,这一栏是群号,一号群和三号群是最高产的",金庆怀指了指报表上的一栏信息,"有的时候我们平均每头牛日产奶量达到过40公斤",她满脸自豪地对我们说。
 
    老寒的苹果笔记本很好用,那是她儿子送给她的。老寒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大生在1952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召开,宋庆龄为他取名"和平";两年后夫妇俩给次子取名"建平",取和平建设中国之意;1956年女儿出生时,正值英国入侵埃及,夫妇俩为女儿取名"及平",祝愿埃及人民争得和平。而这些儿女对她的事业也是给予了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她的大儿子和平,更是对奶牛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提供了一个被称作4D的数据库软件。
 
    当记者问到:"您的孩子们对您养牛的事业支持吗?"寒春说:"那当然,他们当然支持我了,呵呵。特别是和平,他做的4D数据库,是一个很好的软件。"老人的笑声中充满了为儿子感到的骄傲。
 
    与前面的Westfalia侧重对最新数据进行统计不同,这个数据库所关注的内容就不只是奶牛本身的身体状况和产奶量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指标之外它还通过对牛奶本身的分析,把奶牛的状况总结出来,产仔量高的牛有哪些、所产奶蛋白高的牛有哪些,等等。和平是搞经济学的,而且在软件开发方面也很有造诣。通过这个数据库软件分析出来的报表,寒春还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每一个牛群的总体状况,帮助她和奶牛场的管理人员作出相应的决定。
 
    和平的数据库能够从已有的历史数据中总结出按产奶量划分的牛群中,高产牛有哪些,牛奶中蛋白含量高的有哪些,脂肪含量高的有哪些。掌握了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可以从饲喂的角度加以人为控制,也可以在进行人工受精的时候做出更有利的选择。
 
    4D数据库的作用还很多,每一头牛在出生的时候都会照一张照片,并存入数据库中,同时把新生牛的信息与它的父母信息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家谱。当工作人员对牛进行查询的时候,只要将牛的编号输入电脑,牛的谱系也会随之显示出来。当进行育种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
 
   小王庄的启示
 
    其实不仅对于小王庄奶牛场,对于任何一个走在信息化路上的企业或政府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要旨之一就是"真的需要",一切以实用作为基础。系统是要拿来用的,不是摆着看的。就算机器有些破旧,但是如果能用的恰到好处,那就是一个好系统。
 
    "够用和好用"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作用在小王庄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小王庄奶牛场虽然小,对大规模高度信息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能够找到一台够用的机器,找到一套好用的软件,找到一个能够用好他们的人。这也是很多公司CIO们所梦寐以求达到的效果吧。这一点上,小王庄奶牛场做的好!
 
    如果政府、企业的信息主管们能够到小王庄奶牛场看看他们的信息系统,一台用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惠普PC机,看看他们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生活条件,看看他们自力更生的那股干劲。CIO们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当信息主管们回到自己的公司,重新审视在IT系统上所做的投入是否是经过仔细推敲,精打细算,做到物尽其用时,也许会找到一些新的答案!如果寒春能够算作小王庄奶牛场的CIO,那她肯定是中国最朴实、最讲实际的CIO之一!
 
    的确,看到寒春,一个84岁的老人,看到她对从骨子里透出那种对事业的执着,你会很自然地受到心灵的震撼!想想小王庄奶牛场里从自动喂料机,到自动清粪传送带的每一套设备,每一头奶牛,每一间牛舍都渗透了阳早、寒春这两个活得很纯粹的人的心血,任何一个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都该问问自己做得是否能够跟他们相比。IT预算从自己手里花出去之前,再掂量掂量!
 
    小王庄奶牛场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是达到了物尽其用,对于奶牛场来说,它的信息化,在自我设计开发上,使用效率上,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不论是跟牛打交道还是跟计算机打交道,寒春以及她所在的小王庄奶牛场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是不多见的,确实是弥足珍贵的!在今天信息化的呼声和浪潮都在此起彼伏的时候,心如止水做事情的人,不多了!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有些汗颜的)是两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到了这一点。
 
   阳早、寒春简介
 
   阳早:
 
    阳早(Enwin Engst)1946年8月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毕业后以联合国救济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同年秋天,阳早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辗转到了延安,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国营农场——光华农场的养牛工作。
 
    1953年,阳早、寒春又搬迁到西安市郊的草滩农场,1966年,他们离开了农村,分别在中国对外友协图片社和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从事英语文稿的校译工作。1972年,经过多次要求,他们终于又亲近了土地亲近了牛,来到北京市南郊的红星公社(南郊农场),从事机械化养牛工作。1982年,阳早、寒春移居中国农机院小王庄试验站,继续养牛。
 
    2003年12月25,86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曾庆红、贺国强、华建敏以不同形式对阳早去世表示沉痛哀悼。
 
    寒春:
 
    寒春(Joan Hinton)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名物理学硕士。1944年,她参加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原子能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辗转来到延安。1949年初,她与相爱多年的阳早在延安的窑洞里喜结良缘。
 
    1999年改造小王庄奶牛场,寒春负责设计。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