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香港九龙巴士智能调度 “调”出乘客好心情

    【IT168 专稿】香港地狭人多,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700多万人;市区更是街道狭窄,人满为患,加上游客云集,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和车辆承载量均居世界城市前列。

不得不面对的三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公交公司普遍关心三大问题:①运力配备问题。由于乘客数量多,而路面资源又极其有限,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运输力量、配备多少司机、司乘人员、配备多少运营车辆多少工程抢修车辆是公交公司必须合理考虑的头等大事。
 
    ②如何让车辆运行距离最短。香港的公交公司都是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做方式,由于油价、运维管理等成本极高,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线路、用最少的车辆在最短距离内承载最多的乘客也是重要的一个课题。
 
    ③如何让驾驶员作业时间最短也是香港公交公司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香港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司乘人员的工资是随着工作时间长短而变化,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降低其作业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是公交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绕不开的顽石。
 
    为了解决这三大难题,香港九龙巴士集团产生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需求,希望从管理层面增加对人、车和设备的精确管理,通过对车、设备和司机等基础的信息采集管理,提高智能调度能力。

GPS技术实现智能调度

    经过广泛的选型,航天科技通信智能交通有限(深圳)公司(以下简称“航通公司”)进入了香港九龙巴士的视野。航通公司为公交行业提供的智能调度系统解决方案,从“运力配备最少、车辆运行距离最短、驾驶员作业时间最少”三大问题入手,结合GPS、GIS、GPRS技术, 实现了车辆的智能化调度及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可以为公交企业在行车计划的制定、线路的调整、规划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航通公司的解决方案从实现调度智能化、行车的安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这三个主要问题入手,为九龙巴士公司调度中心安装了一套调度系统,硬件使用了六台IBM的346服务器,调度系统中包括通信服务系统、应用服务系统、网关管理软件、地图服务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CTI电话集成系统等。
 
    由于对车辆的定位主要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实现,每辆车上要装车载GPS设备,司机头上的走字屏、自动报站器、客流统计仪、为保持双向沟通的司机操作终端、多媒体播放器等车载设备也一并由航通公司在解决方案中进行了配备。由于GPS卫星定位和GPRS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都在这套解决方案中得到了使用,车辆内的走字屏除了播放一些可以提前准备的服务信息,而且与控制中心直接相连,如果路面或车辆发生紧急状况,控制中心可以向显示屏发送应急的调度信息,为司机和乘客服务。
 
    在这套解决方案中,还有一个电子站牌设备。由于站牌是固定在车站,所以不再需要GPS定位,但站牌上配有GPRS模块与控制中心进行沟通。车辆即将到站时就可以把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即时把车辆到站信息发送到电子站牌上,等车的乘客就可以看到车离车站还有多远、还需多长时间到站,或路面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等信息。如今,电子站牌也已经成为其他城市进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规划中的“首发”建设设备,希望以此来提高为乘客的服务质量,让他们提前得知车辆的运行情况,减少乘客等车的焦虑。

热启动解决信号不稳定难题

    由于香港面积小、人口多、高楼林立,这使GPS的信号不稳定,给其在香港的使用带来很大不便。航通公司优化了一些算法,将GPS的信号在漂移时给予优化。同时,航通公司的技术人员为九龙巴士的车载GPS上加了GPS电池,以缩短它的启动时间。
 
    GPS的启动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两种,正常情况下应该随着开车就同时开启。但信号不好的情况下,GPS设备定位找卫星的冷启动时间需要好几分钟,公交车在几分钟内可能已经开出了一两公里,会大大影响控制中心对车辆的控制质量。加了电池的GPS车载设备热启动三两秒钟就可以找到卫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香港政府规定,无论什么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在路上挖坑或进行其他挖凿作业,按照原来规划,电子站牌需要在站台上埋下,并与电力及相关线路连接才可使用。不能挖坑埋电子站牌,航通公司只有重新设计一款可以悬挂的电子站牌挂在各个车站,通过公交车站提供的电力线路接电才能正常使用。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提高了香港九龙巴士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改善了市民的乘车环境,也为司机提供了舒适的开车环境。控制中心能实时监控到路面和车辆情况,如发现几辆公交车距离过近,便发出指令让排头的车加快速度、末尾的车放慢行驶,拉开距离,合理把客流分配到各辆车上。
 
    能用尽可能少的车辆带尽可能多的客流,除了带来的一些社会效益,也为环保做出了很多帮助,并且系统中的监控功能可以令控制人员发现一些开车速度快、疲劳驾驶的现象,过滤掉一些不安全因素;同时对人、车、设备进行了精确管理,哪个司机上了哪辆车,工作了几小时都一目了然。车辆及车上设备的应用情况在控制中心也很清楚,何时需要保养、是否该更换发动机或进行大修,也一切尽在控制中心的掌握之中。这样,车辆进行定期、可监控的保养,既能保证成本的正常指出,也能提高行车安全,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巴士公司的运维成本。
 
    智能调度系统固然有用,更重要的是设计好公交线路,路面秩序科学合理,才能达到公交公司理想的“发车正点、到站正点、进场正点”的目标。香港最宽的路面也不过双向四车道,虽然道路窄,人多,但香港的司机大都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出现加塞、拐弯地段超车、堵在路口不能动弹的恶劣堵车情境。
 
    因此,其他大城市进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中,不妨借鉴香港公交公司的经验,不仅要考虑技术是否适用,更要提升公交公司的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司乘人员的业务素质,并改善路面的行车秩序、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才能真正达到治拥治堵的目的。
0
相关文章